事件回放 2025年11月18日,江西一名小伙在江边垂钓时,钓上一条约1.2米长的白色大鱼。他发现鱼的形态异常,疑似保护动物,立即解开鱼钩将其放生,随后连续拨打三次电话向公安和渔政部门报备:"我钓上一条白色大鱼,看着像保护动物,已经放生了,我是不是闯祸了?" 真相分析 1️⃣ 钓到的是什么鱼? 经专家分析,小伙钓到的不是已灭绝的白鲟(白鲟于2022年7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灭绝,最后一次活体记录是2003年),而是长江鲟(达氏鲟),一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长江鲟特征: • 体型较大,呈长梭形 • 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因此从下方看呈"白色" • 吻部较短,不像白鲟那样有长"鼻子" 2️⃣ 小伙的做法完全正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捕捞作业时误捕水生野生动物的,应当立即无条件放生。" 正确处置流程: 步骤 小伙的做法 为什么正确 1 发现疑似保护动物,立即放生 减少对保护动物的伤害,符合法律要求 2 保留证据(可能拍照或录制视频) 为后续报备提供证明 3 主动联系官方(公安/渔政) 表明合规态度,避免误判 官方回应 当地公安和渔政部门接到电话后,确认:误钓保护动物后立即放生,且主动报备,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并对小伙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表示肯定。 保护动物小课堂 1️⃣ 长江鲟现状 •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22年被IUCN列为"野外灭绝" • 仅分布于中国长江水系,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为其提供了重要保护 2️⃣ 钓鱼遇到保护动物怎么办? 牢记"三部曲": 1. 立即放生:不要伤害,轻轻取下鱼钩,将鱼放回原水域 2. 拍照留证:记录鱼的特征、大小和放生过程(注意不要伤害鱼) 3. 主动报备:拨打当地渔政部门(农业农村局)电话或12345热线 总结 小伙钓上疑似保护动物后立即放生并主动报备的行为,展现了良好的法律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值得点赞!这也提醒我们:在户外活动时,要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若误触保护动物,及时放生并联系官方是最负责任的做法。 保护珍稀水生动物,守护长江生态,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