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警惕!警惕! 日本又有动作了   据日本共同社19日报道,多方消息来源称,日本政

警惕!警惕! 日本又有动作了   据日本共同社19日报道,多方消息来源称,日本政府已向美国出口了“爱国者”地对空拦截导弹。这是自2023年日本政府解除对包括致命武器在内的成品出口禁令以来的首例。   日本首次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地对空拦截导弹,这事绝对不是简单的军火交易,而是日本彻底撕下“和平伪装”、加速军事扩张的明确信号。   看看同样是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就明白了,德国的武器出口始终被严格的法律和历史责任束缚,任何重大杀伤性武器出口都必须经过联邦议院批准,还明确禁止向冲突地区、人权记录不良的国家出口,每一笔交易都要经过层层审查评估。   而日本呢,从2014年制定“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打破完全禁止出口的局面,到2023年底进一步松绑允许出口致命武器成品,再到2025年计划废除“5类”武器出口限制,一步步把战后形成的军事约束撕得粉碎。   这种毫无底线的“自我松绑”,和德国坚守的“克制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亚洲邻国不得不警惕,毕竟历史上给地区带来深重灾难的,正是这个不断突破军事限制的国家。   说到日本的军工布局,东南亚其实早就是它的重点目标,给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只是明面上的动作,暗地里日本已经在东南亚深耕多年。   2023年底,日本向菲律宾交付了FPS-3/MEs有源相控阵远程雷达,这些雷达部署在距离黄岩岛仅300公里的空军基地,直接针对南海方向。   不仅如此,日本还和菲律宾敲定了5艘多用途快速反应艇的建造合同,计划2027年至2028年交付,菲律宾方面甚至直言这些船只就是为了应对海上对峙。   2025年初,日本首相石破茂访问印尼时,还承诺无偿提供两艘高速巡逻艇,名义上是强化海上安全合作,实则是为了推销本国军工产品,拉拢地区国家形成军事联动。   这些操作和对美导弹出口相互呼应,不难看出日本想要构建“印太军事合作网络”的野心。   日本这么着急扩军出口,背后还有经济上的无奈,这些年日本经济增长乏力,老龄化严重、内需萎缩,军工产业成了政府眼中的“救命稻草”。   2025财年日本防卫预算飙升至8.7万亿日元,连续三年创下历史新高,占GDP比例早已突破2%的目标,而社会保障、文教科學等民生领域的预算却因物价上涨呈现实际负增长。   为了维持军工产能,日本必须打开国际市场,三菱重工每年能生产30枚爱国者导弹,仅靠日本自卫队的需求根本撑不起生产线。   这次给美国出口的导弹,价格只有正常售价的五折,说白了就是用低价换市场、换技术,为后续大规模出口铺路。   全球军贸市场2025年的规模早已是万亿级别,美国独占43%的份额,法国、俄罗斯、中国紧随其后,日本就是想借着这次对美出口的契机,挤入全球军火贸易的行列,用军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日本的军事扩张是系统性的布局,除了出口武器,日本还在不断强化与军事集团的绑定。   2025年8月,日本4架F-15战斗机进驻欧洲北约基地,开展“大西洋之鹰”特别行动,这是日本战机首次常态化部署欧洲。   同时,日本在布鲁塞尔设立了驻北约外交使团,明确提出“欧洲-大西洋与印太安全密不可分”,把自己的军事影响力从亚太延伸到了欧洲。   这种跨区域的军事合作,再加上不断增长的防卫预算、持续突破的武器出口限制,让日本的“专守防卫”政策彻底沦为空谈。   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还在研究核动力潜艇等高端武器,试图打造“可攻可守”的军事体系,这种步步为营的扩张,正在打破地区安全平衡。   日本国内对这种军事扩张并非没有反对声音,不少民众担心国家会再次陷入“战争泥潭”,多次举行游行抗议武器出口。   但在右翼政党的主导和舆论引导下,这些反对声音被逐渐压制,自民党和维新会已经明确表示,要在2025年底前推动废除“5类”武器出口限制,届时日本不仅能出口导弹,还可能对外出售战斗机、军舰等更具杀伤力的装备。 美国看似是这次导弹交易的受益者,实则是在养虎为患,美方因援助乌克兰导致导弹库存短缺,让日本有了突破限制的可乘之机。   这种相互利用的合作,只会让日本的军事野心越来越大,最终可能超出美国的控制范围。历史已经证明,放纵军事扩张从来不会带来和平,只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和对抗。   信息:危险信号!日本首次出口“爱国者”导弹 2025-11-19 22:57·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