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51年,抗美援朝战役,彭德怀命蔡长元以死抗敌,谁知蔡长元转头就下令解散军队,

1951年,抗美援朝战役,彭德怀命蔡长元以死抗敌,谁知蔡长元转头就下令解散军队,却“出色”完成了任务,怎么回事?   1951年6月,朝鲜半岛的铁原地区成了一片被炮火反复犁过的土地,而34岁的师长蔡长元,需要面对的是美军的王牌部队,第八集团军。他们配备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拥有绝对强大的空中支援和近乎无限的炮弹储备。   对方的指挥官范弗利特信奉着“弹药量是战争胜利唯一标准”的信念,正以每小时数千吨的密度攻击着向志愿军阵地。   彭德怀总司令的命令简单而沉重:“哪怕打光了,也要坚守铁原十五天!”这道命令的背后,是正在向后转移的数十万志愿军主力和整个战线的安危。而铁原就像是闸门,一旦失守,美军机械化部队将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但蔡长元的这个师经过连续作战,不仅减员严重,每个战士更是平均只有不到三十发子弹和四枚手榴弹。按照传统防御战术,集中兵力固守几个高地,结果只能是被美军强大的炮火逐个摧毁。   到了晚上,师指挥部里的参谋们面色凝重地报告着各团的伤亡情况和弹药储备。突然,蔡长元站起身,走到作战地图前,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解散建制,化整为零。”   解散军队这在任何军事操典中都是不可想象的,但蔡长元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将整个防御区域分割成了两百多个小阵地。“每个排,每个班,甚至每个战斗小组,都要成为一颗钉子,牢牢钉在这片土地上。”   原来,蔡长元深入研究过西点军校的教材,深知美军军官最忌惮侧翼暴露和后路被断。于是,他将部队分散成数百个支撑点,就像在美军前进的道路上撒下一把把图钉。美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拔除这些钉子,否则就不敢贸然深入。   黎明时分,美军发起了进攻。可令他们困惑的是,预期的集中抵抗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从四面八方袭来的冷枪冷炮。每个小山头,每片树林,甚至每个弹坑里,都可能突然射出子弹和手榴弹。   以助于美军不得不停下快速推进的步伐,开始逐个清剿这些分散的据点。这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每个阵地虽然只有几十个甚至几个志愿军战士,但他们往往却能战斗到最后一刻。有时美军花费数小时、消耗大量弹药攻下一个山头,结果发现上面只有三四具志愿军战士的遗体。   在这场不对等的较量中,有个阵地上只剩下两名战士,他们轮流射击,一个人掩护另一个人收集敌人遗落的弹药,坚持了一整天。有个班长在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仍然爬行着投掷手榴弹。有个排长在阵地失守前,用最后的力量拉响了捆在身上的手榴弹。   而蔡长元师长始终在最前线指挥,他不断调整部署,将受损严重的单位合并,重新组织防御。有次美军坦克突入师指挥部附近,他亲自拿起武器组织反击。在战斗中,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身体,但他简单包扎后就继续指挥作战。   时间在惨烈的战斗中一天天过去,美军的推进速度从预期的每天二十公里,下降到不足三公里。范弗利特无法理解,为什么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部队,会被一支看似支离破碎的军队阻滞得如此狼狈。   第十三天,当最后一批志愿军主力安全转移到后方阵地,掩护任务终于完成。蔡长元接到撤退命令时,整个师的9400多人只剩下不足800人。   最终,铁原阻击战成为了朝鲜战争的转折点,它挫败了美军迅速结束战争的计划,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前。而蔡长元创造的“钉子战术”也被写入多国军事教材,成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更令人动容的是,直到1995年蔡长元将军去世火化时,家人才从他骨灰中发现了十一块弹片,这些五十多年前嵌入他身体的战争印记,居然陪伴他走过了后半生。但每一个弹片,都无声诉说着那场战争的残酷,也见证着一位将领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千万普通战士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牺牲。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蔡长元(开国少将) 文|一阳 编辑|南风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