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开心了! 恭喜台湾时事评论员赖岳谦教授在大陆获得新的工作。 这下大陆同胞可以放心了。赖教授儒雅随和,满满的正能量,更有一颗坚定的中国心。赖教授非常的不容易。前段时间才知道赖教授因为在节目中,经常发表跟支持两岸和平统一的言论,遭到民进党的打压。 赖岳谦他未堆砌理论,而是以“筷子和碗”为喻阐释两岸经济依存关系:“台湾电子产业的芯片,70%依赖大陆市场消化,如同筷子与碗的共生关系,强行割裂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作为法国巴黎大学政治学博士,赖岳谦在台湾实践大学等高校任教多年,兼具学术积淀与传播经验。 2024年,他在台湾某节目中驳斥“台独”分子“两岸脱钩论”时,当场出示数据:“2023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805.5亿美元,相当于每位台湾民众年均从两岸经贸中获利3.5万新台币。” 2025年上半年,赖岳谦在大陆平台开设的“岳谦说两岸”专栏,累计阅读量超3亿,其中30-50岁中年男性读者占比达62%。有网友留言:“他讲解两岸关系逻辑清晰,不喊口号只摆事实,理解门槛更低。” 民进党对赖岳谦的打压,从隐性转为公开化,始于2023年的一场辩论。当时他与“台独”学者沈伯洋交锋,以犀利反问回应:“既然主张‘去中国化’,台湾故宫文物是否应归还北京?孙中山先生铜像是否应移除?”这番话让对方无法辩驳,也彻底激怒了民进党。 随后打压措施接踵而至:台湾多家亲绿媒体将其列为“不受欢迎人士”,取消所有固定评论席位;他参与编撰的两岸学术书籍被禁止在台销售;绿营议员甚至公开提出“核查其资金来源”。 更严厉的打压出现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他出镜支持的统派候选人竞选广告,被台当局以“违反选罢法”为由下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台湾政治大学已以“不符合学校发展方向”为由解除与他的聘用合同,形成全方位压制。 民进党真正忌惮的,是他戳破了“台独”的虚假叙事,赖岳谦的父亲为国民党老兵,成长环境让他既熟悉台湾社会心态,又深入了解大陆发展脉络。 他在节目中曾明确表示:“1949年两岸分治是历史事实,但当前大陆GDP规模为台湾的22倍,军事力量更存在代际优势,‘台独’主张本质上是将台湾推向危险境地。”这种融合个人经历的理性分析,比单纯官方表态更易引发台湾民众共鸣。 赖岳谦的经历,并非两岸统派人士的个例。回溯历史,支持统一的台湾有识之士,始终面临相似的困境与选择。 1990年代,新党创始人郁慕明因反对“台独”,在台湾遭绿营支持者围攻,办公室被泼油漆,但他始终坚持两岸同属一中,晚年频繁往返两岸推动交流。 时代背景已发生根本变化,2000年陈水扁执政时期,统派人士仅能在小众学术圈发声;2025年的当下,赖岳谦在大陆拥有数百万受众并获高校正式教职,背后是两岸实力对比的显著变化。 1995年两岸贸易额仅110亿美元,2024年已增至3280亿美元;1996年大陆海军仅有1艘驱逐舰,2025年福建舰航母编队已具备远海作战能力,实力差距的扩大为统派声音提供了更坚实的支撑。 更关键的是民心变迁,台湾“远见杂志”2025年民调显示,20-40岁台湾青年中,62%认为“两岸应维持和平交流”,比2018年提升15%;而支持“立即独立”的比例仅12%。赖岳谦在大陆的受欢迎,正是这种民心向背的直接体现。 赖岳谦的新岗位,并非象征性的“荣誉职位”。根据公开信息,他将主导两项核心工作:一是两岸青年创业研究项目,二是编写面向台湾青年的大陆发展指南。这两项工作精准切中了当前两岸交流的痛点。 2025年数据显示,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人数同比增长23%,但仍有45%因不熟悉政策、缺乏资源碰壁。 赖岳谦的影响力,已延伸到国际舆论场。2025年9月,他在新加坡“亚洲安全峰会”上的发言,被路透社、美联社等外媒重点报道。 面对西方学者“两岸可能发生冲突”的提问,他拿出一组数据:“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达1380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41%,民间交流是最好的‘防火墙’,这比任何军事威慑都更有效。” 长期以来,民进党勾结外部势力,在国际舆论场渲染“大陆威胁论”,而赖岳谦以亲身经历和扎实数据为支撑,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两岸和平交流的真实面貌。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025年报告指出,“赖岳谦式的理性表达,正持续削弱‘台独’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 赖岳谦入职大陆高校的选择,从来不是个人的“避风港”,而是统派力量扎根两岸交流土壤的新起点。 民进党曾试图以打压阻断统派声音,却终究挡不住两岸贸易额的持续攀升、青年交流的双向奔赴,更挡不住民心向背与实力对比铸就的历史潮流。 当越来越多赖岳谦式的坚守者涌现,当民间交流的根系扎得更深,两岸融合统一的前景便愈发清晰可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