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扬夺冠,最高兴的不是她自己,也不是她的妈妈,而是这四年一直陪伴她的教练麦国强。 你要是在颁奖台旁留意过麦国强的样子,就知道这份“最高兴”根本藏不住。镜头扫到他时,这个平时总板着脸纠正动作的男人,手都在轻轻发抖,眼角的皱纹里全是笑,比自己拿了奖还激动。他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刘景扬这四年的训练数据——哪次拉伤了左腿,哪回因为压力大偷偷哭,甚至连她讨厌吃西兰花、训练前必须喝半瓶温水的小习惯,都一笔一画写得清清楚楚。 旁人总说运动员夺冠靠天赋、靠拼劲,却少有人看见教练在背后的“细碎功夫”。有次刘景扬因为连续两次比赛失利,躲在训练馆角落不肯出来,是麦国强搬了把椅子坐在她旁边,没讲大道理,只是慢慢翻着那个笔记本,念她第一次完成高难度动作时说的话:“教练,我觉得自己能行。”念到最后,刘景扬的眼泪擦了又掉,却主动站起来说:“再练一次吧。”那些被忽略的深夜,麦国强对着比赛录像反复拆解对手的战术;那些寒冬的清晨,他比队员到得还早,提前把训练器械调试到最佳状态。他从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人,却把所有光都引向了自己的队员。 有人会问,教练图什么呢?没有奖牌上的名字,没有颁奖台上的鲜花,最多只是队员夺冠后一句匆匆的“谢谢教练”。可麦国强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他带过的队员里,有的成了国家队主力,有的退役后当了老师,每一个人回来探望他时,都会说起当年他教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怎么面对输赢、怎么扛住压力。他常说:“我手里的不是运动员,是一个个想往上飞的孩子,我得帮他们把翅膀练硬了。”这份心思,比任何荣誉都重。 刘景扬在采访里说,每次训练到撑不下去的时候,回头总能看见教练站在那里,像个定海神针。其实对麦国强来说,看着队员从跌跌撞撞到站上最高领奖台,就像看着自己种下的种子开花结果——过程里的辛苦、焦虑、不被理解,在看到队员笑的那一刻,全都成了值得。这世上从没有凭空而来的冠军,背后总有这样一群“不抢风头”的人,用自己的时光,托举别人的梦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