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据共同社报道,围绕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中国多家大型旅行社已暂停销售日本游产品,日本国内酒店开始出现顾客取消订单的情况。 这可不是小事,中国游客可是日本旅游业的“顶梁柱”,占外国游客四分之一,2024年贡献了812亿元消费。 2019年的时候,中国大陆游客占所有访日外国游客的30.1%,当年花的钱更是高达1.77万亿日元,在外国游客消费里占了36.8%,妥妥的第一。就算是2024年旅游业还在恢复的阶段,中国游客的影响力也没减。 前九个月,大陆赴日游客就超了5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两倍多;单是七到九月这三个月,消费就有5177亿日元,占了同期外国游客总消费的三成。 日本旅游业早就把中国市场当成了饭碗,为了留住中国游客,整个行业都花了大心思。 东京新宿的大商场里,中文导购一抓一大把;药妆店的商品标签特意印上中文;街边的便利店早早就接入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生怕国内游客花钱不方便。 航空公司的动作更积极,2024年中日之间的航班量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国航每周往返中日的航班有508班,平均每周能运4.7万人,完全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春秋航空的中日航线恢复了八成五,还新开通了上海、广州到福冈的航线。 这么下功夫对接,效果也明显,今年国庆长假,日本甚至压过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免签国家,成了国内游客最想去的海外地方。 咱们中国游客的脚步,也早不局限在东京、大阪这些老热门了。越来越多国人愿意花时间研究日本的交通线路,往岐阜县高山市、鸟取县这种小众地方跑。 有位九月去鸟取县的游客说,当地一个交通不太方便的小众景点里,居然碰到了不少同胞;有些连日本人都很少去的地方,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了详细的打卡攻略。 这种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的转变,让中国游客的消费范围越来越广,从商场购物延伸到乡村民宿、地方特产,给日本的地方经济也带去了真金白银的活力。 中国旅行社一停售,日本旅游业的反应马上就来了。东京有家专门做中国游客生意的酒店老板说,中方的旅游提醒刚发出去几天,他们就接到十几个中国团的取消通知,大部分都是奔着12月红叶季来的。大阪的情况更糟,作为中国游客最爱去的城市之一,当地不少酒店已经空出大片房间。 本来12月的预订率能冲到九成以上,现在直接砍半,不少酒店老板都在愁年底的账怎么算。上海有家旅行社的内部人士说,他们那儿日本团的退订量已经超六成,退机票的人也排起了队。 更让日本头疼的是,这次冲击不是一阵风就过的。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经济学家木内登英发了份报告,里面的预测让人吃惊:要是中国赴日游客大幅减少,未来一年日本旅游消费可能少赚2.2万亿日元,这会直接让日本的GDP下降0.36%。 木内登英说得很直接,日本经济正面临“重大风险”,而这个风险的根源,就是少了中国游客。 事儿闹到这一步,根子都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最近的错误言论上。她在国会里公然说涉台的不当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这种做法不光砸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还彻底搞坏了两国的民间氛围。 中方的回应快且坚决,除了旅行社停售产品,文化和旅游部16号就提醒国内游客近期别去日本;外交部17号也明确表态,日方的挑衅言论就是这一切连锁反应的直接原因。 旅游业的震动只是开头,连锁反应已经传到日本其他行业。中国好几家航空公司都跟着发了通知,买了日本航线机票的乘客,符合条件的都能免费退改。 文化领域也有新动静,《蜡笔小新:炽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工作细胞》这些本来要引进的日本电影,现在都确定暂缓上映,片方说这是综合考虑市场和观众情绪后的决定。 教育方面,教育部11月16号发了赴日留学预警,这让本来就靠中国生源撑着的日本语言学校,日子更难熬了。四川航空甚至直接取消了明年1月到3月成都往返札幌的航线,九元航空也因公共安全原因取消了部分中日航班。 日本旅游行业没坐以待毙,已经着手紧急自救。日本观光厅开了紧急会议,专门商量怎么稳住中国游客市场。 一些大型旅游集团说要推出更吸引人的旅游套餐,同时管好旗下商家的服务,保证中国游客能有好体验。部分酒店则打算和中国的在线旅游平台加深合作,想用优惠活动拉些散客。但这些办法能不能管用,关键还得看日本政府能不能真正意识到问题出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