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洵哥33年工龄国企职工蜗居李村老舊小區, 近一年砸一万三學費熬夜做自媒体, 四大平臺奔波一年反亏万元 凌晨三点的李村老舊裕豐小區,52歲的洵哥在手機屏微光中揉了揉發花的眼睛。在青島五廠工作33年的老职工,此刻正趴在床上剪辑視頻號第1250条带货视频。过去近一年,洵哥像上了发條般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视频号间连轴转,用仅有的三四小时睡眠换取着每个可能变现的瞬间。 所有执着始于一年前的那个深夜。妻子攥着病厉念叨孩子开学费用时,这个有着三年兵龄的汉子第一次感到窘迫。刷到“零基础带货月入过万”的广告那刻,洵哥颤着手缴了第一笔學費。從此,國企职工的身份之外,洵哥成了追逐流量的赶路人。 凌晨的班车厢上见证着洵弄边啃馒头边写文案的身影。从李村到厂区的四十分钟,洵哥总能赶出两篇八百字文章及2個視頻發布在三四大平臺上。口袋永远揣着笔记本,流水线休息的片刻,洵哥就蹲在车间角落搜索新聞創作文章及發布帶貨視频。同事笑我魔怔,而我只能憨厚一笑:“多試條路總没錯,总比每天給人家涮流量強。” 现实却比想象残酷。首近一月在今日头条极速版近82.5元的收益燃起烈火,紧接着的两次违规洵哥账号打入冷宮。最难的五月的二次違規每周發一二十萬字的文章競然一分文未得,以后每天1分至几毛都是奢侈,上一周前洵哥算了一下約寫了發布了近400萬字的文章,望着手机里的文章,这个在武警部隊訓練摸爬滾打過三年及在國企啤酒厂幹過21年包裝及好幾個崗位工種的汉子,第一次在阳台红了眼眶。 转机在深秋悄然降临。当6天前有一串青岛海鲜的原創文突然爆火,從違規近九個月木爬起來到一天的進脹收益近十元让洵哥反复确认了三遍。那个夜晚,洵弄举着手机在二十平米客厅转圈,睡梦中的妻子被洵哥的哽咽惊醒。九个月近三百万字的35.32元的收入,与此刻七天的27.9元的爆发形成心酸对比,雖然這一周27.9元還木有洵哥在國企幹一個小時掙的多,但洵哥也很知足,洵哥一直說只要努力以後會慢慢越來越好的。 近一年時間互連網上的摸爬滾打雖沒有在武警部隊時訓練的苦,但洵哥近一年除睡覺那三四個小時休息外再一分鍾也木浪費,吃飯上廁所都在忙着刷手機屏幕,视力明顯大不如前从1.2骤降到4.9,记忆衰退却记全了各平台规则。有次端着手机坐在厕所坐便器上睡着,妻子发现时洵哥正嘟囔着“这条应该能爆”,洵哥想一個好物或一篇爆單爆文想了近一年了。 在人人追逐流量爆款的年代,洵哥的愿望朴素得让人鼻酸——“每天额外钱能挣够个百八十元,给孩子添本参考书或買點愛吃的零食或洵哥的爱好投资本金”。当同龄人谈论退休规划时,洵哥仍在学习人工智能Ai写作工具及创作短视频。从今年1月24日重新下载回来的今日頭條极速版洵哥主頁的8个粉丝到今天的232个铁粉,每个閱讀點贊轉發或評論都能让洵哥像孩子般雀跃。 今夜李村又是一個不眠夜,洵哥的屏幕依旧在黑暗中亮着。那些熬过的夜、昏花的目光、冻僵的手指,都化作手机里跳动的数字。这个普通劳动者的自救故事,正在万千手机屏上静静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