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杜聿明集团覆灭前夕,邱清泉让12军副军长于一凡,乘飞机去南京反省,变相解除他的指

杜聿明集团覆灭前夕,邱清泉让12军副军长于一凡,乘飞机去南京反省,变相解除他的指挥权。于一凡见机场已无飞机,便决定投诚,但此前他一连浪费两次机会。 于一凡本来就对局势充满了悲观情绪。12军曾是国民党的一支重要力量,但随着解放军的不断逼近,这支部队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12军的上级指挥官邱清泉对他并无完全信任,甚至在战略决策上频频对他提出质疑。 于是,在战局逐渐恶化的情况下,邱清泉决定派遣于一凡前往南京“反省”,实际上这是变相剥夺他指挥权。 早在杜聿明集团撤出徐州之前,于一凡就曾有过两次机会投诚的机会。在一次战斗中,霍守义,这位曾在战场上与他有过交情的老军长,向他递交了密信。 信中,霍守义对他极力劝说,指出国民党的失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并劝他早日投诚,以避免更多无谓的牺牲。于一凡一度动心,他曾准备与解放军接洽,寻找投诚的机会。然而,由于犹豫和迟疑,这次机会被他错过了。 当时,于一凡的部队正跟随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前往支援黄百韬的兵团,但在战斗中,部队却遭受了严重的折损。随着形势的急剧变化,他越来越感受到国民党的腐朽和解放军的强大。再加上邱清泉对他的不信任,于一凡终于开始认识到,继续效力于蒋中正政权,已经毫无意义。 1949年1月8日。解放军的总攻已经迫在眉睫,112师的335团在混乱中决定投诚。接到消息后的于一凡,心中已经做出决定,准备带领部队投降解放军,为自己和战士们寻找一条生路。 在准备投诚时,邱清泉的炮兵突然开始对112师阵地进行猛烈轰击,这让本就陷入混乱的战局更加难以控制。即使于一凡心中决定投降,他也无法迅速统一部队,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投诚时机。 1月8日,邱清泉的命令再次传来,要求于一凡立即前往南京反省。此时,局势已经到了极为危急的时刻,当他终于抵达机场时,发现跑道上的飞机已经被摧毁,唯一剩下的几架飞机也已载着少数高级军官逃走。 当晚,趁着守卫换岗,于一凡带着几名亲信脱离了被指定“护送”他的军官。在1月10日,于一凡走向了解放军的阵地,高声喊出自己的名字,并宣告投诚。 在被送到战犯管理所后,于一凡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在许多谈话中,他回忆起当年错失的投诚机会,感叹自己过于犹豫,未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做出决定。他多次提到,“一半是邱清泉的压制,另一半是我自己的迟疑。” 经过几年的改造,于一凡于1961年12月被特赦,并最终定居在北京。在这里,他逐渐放下过去的伤痛,开始反思自己的经历和选择。虽然过去的错误和遗憾一直伴随着他,但他也从中汲取了教训,特别是在如何果断作出决策方面,给后来的年轻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