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冤不冤?”河南驻马店,3年前,女子开车时不小心撞到一路人,送医检查后,医生说只

“冤不冤?”河南驻马店,3年前,女子开车时不小心撞到一路人,送医检查后,医生说只是轻微碰撞,并无大碍,女子放心了,然而,3年过去,女子微信突然被法院冻结,她这才知道,当初被撞那人把她起诉了,对方还拿出这些年的治疗证明,光住院就住了119天,女子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讹上了。   说实话,这事换谁遇上都得气懵,刘女士现在想起2022年11月那天,肠子都悔青了。   那天下午,刘女士开车在路上慢慢行驶,没注意到路边有人,车屁股轻轻蹭了对方一下。   刘女士吓得赶紧停车,二话不说就拉着她去了附近的三甲医院,全套检查做下来,CT、X光都拍了,医生看了结果直摆手:“就是软组织挫伤,连红药水都不用擦,回家歇两天就好。”   刘女士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场转了500块钱,然后两人各自离开,连个聊天记录都没留,更别提签什么和解协议。   她以为这事就这么翻篇了,毕竟医生都拍了胸脯说没事,可2025年4月12日早上,微信支付突然提示“账户冻结”。   赶紧联系微信客服,才知道是被法院冻结的,跟着就收到了法院寄来的传票,原告正是3年前被撞的人,诉求是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18万。   更离谱的是对方提交的证据,一沓厚厚的住院记录,从2022年12月到2025年1月,断断续续住院119天,诊断结果一会儿是“腰椎间盘突出”,一会儿是“关节损伤”,甚至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账单。   刘女士拿着这些单据,越看越不对劲,当初医生明明说连药都不用开,怎么就住了三个多月院?而且这些住院时间,有好几次都是撞车后大半年才去的,中间从来没联系过她。   她通过法院要到了对方的电话,打过去质问,对方倒是理直气壮:“当时是没事,可后来后遗症越来越严重,我一直在看病,哪有空找你?”   这话听着就站不住脚,你想想,真要是因为撞车留下的后遗症,怎么可能三年不吭声,突然就起诉要18万?   刘女士找了律师,律师一看就指出了关键:“这些住院记录里,很多治疗项目和碰撞没关系,而且根据《民法典》第188条,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损那天起算,他要是当年就知道受伤,早就过时效了。”   为了证明清白,刘女士申请了司法鉴定,想确认这些伤病和3年前的碰撞有没有因果关系,可没想到,对方却开始百般推脱。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她就是心虚,怕鉴定结果戳穿谎言,毕竟那些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账单,跟当初的软组织挫伤八竿子打不着。   更让人不齿的是,她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时,提供的担保还是别人的房产,说白了就是想用冻结账户的方式,逼刘女士妥协私了,毕竟普通人被冻了微信、银行卡,生活太不方便了。   这事也给所有司机提了个醒,不管交通事故多小,都别想着“私了省事”。   哪怕是轻微剐蹭,也得报警让交警出《事故认定书》,赔偿的时候要写清楚金额、事由,让对方签字按手印,最好再拍个视频留存证据,千万别像刘女士这样,只转了钱没留任何凭证。   人性这东西真的说不准,你以为的“息事宁人”,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可能就是“有机可乘”。   现在案件还在审理中,律师说,法院很可能会采信刘女士的说法,驳回对方的诉求。   但不管结果怎么样,刘女士这大半年的折腾,时间、精力都搭进去了,想想都让人糟心。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