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北信瑞丰改名华银基金,逆袭之路正式开启?

关于北信瑞丰规模暴增7倍的后续来了!

上期文章,我们还在怀疑北信瑞丰基金单季度规模增加170多亿,成功进入百亿基金俱乐部,是因为家里有矿。

没想到可能还真有。

1

昨天北信瑞丰基金发了一份更名公告。

北信瑞丰基金成为过去式,正向你走来的是华银基金。

看的第一眼,还以为是银华基金,估计银华基金以后压力倍增,华银、银华也就是顺嘴的事。

更名的原因就是北信瑞丰基金股权做了进一步集中。

原始股东北京国际信托和莱州瑞海投资有限公司把小股东全给收了。

2

至于为什么要叫华银,这里面也有一些说头。

北京国际信托的背后站的是北京国资委,而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都属于北京国资委控股。

还记得上篇文章我们提到北新瑞丰暴增的170亿,是在今年九月中下旬进去的,涉及到两家机构。

有一定可能是这两家银行参与了,而且很有可能北京国资委已经转让部分股权给到了上述两家银行。

至于为什么不叫北银、而叫华银,很有可能是华夏银行出力最多。

这样猜测的根据是,今年以来更换的三位高管,都有上面两家公司的背景。

8月份任职的总经理宣学柱曾在华夏银行担任过分行党委委员,督察员赵伟婧也曾经在北京银行任过职。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只即将清算的债券基金能得到170多亿的资金流入的原因。

背后有大树,这点钱,也就洒洒水。

3

换完名字是否就能逆天改命?

只能说有一定可能!

2022年,中泰证券通过受让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60%,完成对万家基金的控股,原股东齐河众鑫退出。

虽然没有改名字,但这几年基金的规模却实现了稳步增长,三年多的时间内增长了近2000亿,单就今年新发基金数量就超过了30只,势头非常猛。

当然这里也有万家基金基础比较好的原因,实控人变更前也属于中上游基金公司。

本次更名可能只是给最近几年动荡不安的北信瑞丰重新找到了着力点。

在北信瑞丰基金在11年发展过程中,先后有过4任总经理和一任代总经理,而且是最近四五年换了三位。

每更换一位总经理,就相当于把既定的发展战略推到重建一次,感觉就很乱。

反映在基金业绩上面就是表现很普通,没有品牌特色,拳头产品也看不到,这对一家小基金公司来说是致命的。

尤其是是这三四年,基金的业绩和在管产品数量下滑非常严重,以至于到今年三季度整个公司的规模还不到30亿,巅峰期曾经超过130亿。

而且最近5年一只产品没发,仅在2024年新增了两只子份额产品,明显停滞不前。

现在换完名字、换完高管,相当于洗心革面,再出发。

至于能不能焕发生机,就看后期人员和资金的投入情况了。

目前基金公司在任基金经理有6个,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方面估计要努努力,人才才是前进的动力,业绩才是坚实的口碑。

而且公司旗下目前没有指数产品,在指数基金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确实容易掉队,产品线也要丰富。

或许华银基金的逆袭之路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