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雷军微博“硬刚”断章取义,小米汽车安全争议持续发酵 事件背景 20...

雷军微博“硬刚”断章取义,小米汽车安全争议持续发酵 事件背景 2025年11月16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微博上连发多条动态,以罕见强硬的态度回应了近期网络上关于小米汽车“重颜值轻安全”的争议。此次风波源于部分舆论对雷军2024年4月一次采访内容的断章取义,将其“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言论曲解为忽视安全标准。雷军通过转发历史微博、重申安全理念、展示技术指标等方式,强调小米汽车从研发初期即将安全置于最高优先级。 雷军回应内容 雷军在微博中直接反问:“这和‘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矛盾吗?我在谈设计的时候,也说轮毂最难设计,这有什么问题?”他晒出了2023年底至2024年初的旧博文,这些内容早就在小米SU7发布前,详细阐述过品牌对安全的理解和研发标准。雷军还公开了小米SU7的多项安全指标,包括: • 安全标准:对标全球顶级,按C-NCAP 2024版、E-NCAP 2023版、C-IASI 2023版三大严苛标准设计,目标直指五星与3G+优秀评级。 • 车身结构:采用钢铝混合铠甲笼式结构,高强度钢铝占比高达90.1%,最高强度达2000MPa,整车扭转刚度达到51000Nm/deg,远超同级水准。 • 电池安全:小米自建工厂自研生产,配备14层物理防护和165片气凝胶隔热,实现热失控时“无明火、无热蔓延”。 • 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四重安全保障体系,覆盖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与隐私安全,贯穿车辆完整生命周期。 事件起因与发酵 此次争议的导火索是雷军在2024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提到“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句话被部分网友单独拎出,以此质疑小米对汽车安全的忽视。尽管雷军在采访中还强调了“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但断章取义的言论仍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讨论。 在成都SU7严重事故发生后,雷军的首次公开亮相是在11月6日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他未直面产品安全的具体疑问,而是将话题引向行业层面,呼吁理性看待新势力的成长,并着重提出要“共同抵制‘水军黑公关’”。这一举动被部分网友解读为回避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舆论争议。 市场反应与用户信任 在相关事故发酵后,雷军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在半个月内粉丝减少超过30万,小米汽车的直播间也一度被大量负面评论淹没。不可否认,黑水军的存在对小米汽车的舆论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大规模的舆情很难简单地用“黑水军”来概括。 从铜陵到成都的几起严重事故中,都有一个令人不安的共同点:车辆在遭受严重撞击后,车门疑似无法打开,给救援造成了极大困难。公众的疑问是具体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份关于车门的详细技术说明和对事故的复盘,但他们得到的却是一个关于黑公关的指控。 实际上,不少用户对小米的信任早已在日常的营销中被逐渐消耗了。SU7 Ultra的前机盖风道只是风味设计,“16.8亿种驾驶模式”只是几个核心参数的排列组合。这种在宣传上突出亮眼数字、再用不起眼的注释加以限定的做法,在消费电子领域或许可以一笑而过,但在汽车领域,它很容易被用户理解为不诚信。当一个品牌习惯了在话术上做文章,公众自然会怀疑它是否会在安全上打折扣。 小米公关人事变动 就在雷军正面迎战舆论的同一天,小米内部传来重要人事调整消息。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即将转岗,不再负责公关事务。王化自2015年加入小米,见证了公司十年关键发展期,从手机业务深耕到生态链布局成型,再到跨界造车的重大转型。他一直是小米应对舆论危机的核心人物,每次品牌遭遇质疑,他总能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解释。此次人事调整,或许意味着小米的舆论应对体系正在经历一场重要换挡。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雷军的微博“硬刚”不仅是一场公关反击,更像是他对黑水军长期积累情绪的一次集中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