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075年,耶律洪基下令把萧观音遗体裹进草席,抛到萧家门口那一刻,宫中所有人都明

1075年,耶律洪基下令把萧观音遗体裹进草席,抛到萧家门口那一刻,宫中所有人都明白:皇帝的愤怒已经失去控制。但为什么一个深爱萧观音多年、曾写下亲笔诏令赞扬她的帝王,会在一日之间做得如此绝绝? 事情的起点,要从萧观音被逼自尽的前一夜讲起。 当时,耶律洪基还沉浸在突然得到“证据”的震怒中。他拿着几张抄写工整的艳词,问都没问一句,直接冲进皇后寝宫。萧观音刚从晕厥中醒来,屋外传来铁器撞击木柱的声音,她意识到丈夫来者不善,却依旧写下词句,希望丈夫能冷静。但耶律洪基一句不听。 他随后下令萧观音自尽。宫人把白绫递过去时,谁都不敢抬头。 萧观音死后,洪基情绪不但没有平静,反而越发失控。他命人褪下尸身上的凤袍,用最下等的草席包裹,然后让侍卫抬出宫门,丢在萧家门前。 萧氏家族当时震怒,却无力伸冤,只能收下遗体,秘密安葬。 那么,洪基为什么如此笃定萧观音通奸? 事情要倒回一年多前。 耶律乙辛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太子耶律浚屡次指责他专权。乙辛早已感觉太子会是自己未来的最大威胁,于是产生了“先除皇后、再制太子”的打算。 乙辛找上了宫婢单登。单登曾因萧观音的建议遭到降级,她对皇后心怀怨恨,正好成为乙辛安插的棋子。 之后,一份伪造的艳词被递到萧观音手上。对音律极为敏感的她注意到词句工整、遣词精巧,便随手替人誊写。她在末尾加了一首自作诗,并没有任何隐意,却被乙辛硬生生解释为“暗通赵惟一”的证据。 耶律洪基看完被拼凑出的“证据链”,立刻相信了。 他没有审讯,没有对质,没有给萧观音开口的机会。 等他意识到事情不对,是在两年之后。 太子耶律浚被乙辛暗害后,朝中开始陆续冒出“乙辛谋反”的线索。耶律洪基下令彻查,才发现萧观音当年所有的“罪证”都是被捏造的。 但那时,一切已太迟。 萧观音已死,太子亦亡。洪基整日沉默,朝臣都不敢言语。史籍记载,这几年洪基多次在庆陵前徘徊,像是要和某个不在世的人说话。 耶律洪基死后,他的孙子耶律延禧继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萧观音平反,把她的身份恢复为“宣懿皇后”,并将遗骨迁回庆陵陪葬。 延禧随后下令清算乙辛一党,凡参与构陷者全部伏诛。 皇后冤案终结,而辽国的政治格局也因这件事彻底改变。 耶律乙辛死后,原本被他压制的皇族力量重新抬头,朝中权力重新回到耶律氏手中;萧氏贵族在朝中影响大幅回升,重新参与政务。而耶律洪基晚年的悔意,也成了辽史中最令人唏嘘的一段记录。 萧观音的一生其实没有什么宫廷野心。史书里对她的记载,更多是词、乐、书法和极高的文学修养。她与赵惟一的来往,全因合作乐曲,丝毫没有暧昧。她被害,不过是被卷入一场朝堂权力斗争。 她的死,既是宫廷之乱的牺牲,也暴露了辽末权臣干政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