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微风]1943年,有位八路军营长受重伤,治了整整一年,动了7次手术,伤情还是没

[微风]1943年,有位八路军营长受重伤,治了整整一年,动了7次手术,伤情还是没好转。上级决定,把他送到延安去治。谁也没想到,就这一路,他的伤竟然自己好了。 1943 年 3 月,24 岁的张中如在山西交城县沟口山带领部队截击日军辎重队时,被日军的 “三八大盖” 步枪击中,三发子弹从他左乳下方射入,从后背穿出,造成了贯通伤,伤口十分严重。 当时战场急救条件简陋,磺胺粉等药品已经用完,卫生员无法进行有效的专业处理,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张中如让卫生员用高粱烧酒冲洗胸腔伤口,以此进行简单的消毒。 随后,张中如被从火线转移到后方医院接受治疗,负责救治他的是德国医生汉斯・米勒,由于医疗条件有限,手术时只能靠四支手电筒聚光照明,而且麻药短缺,多次手术中,张中如只能咬着木头或毛巾忍受疼痛。 他的伤情反复,胸腔出现严重感染,脓液不断积聚,为了排出脓液,医生让他每天吹篮球内胆,通过吹气的方式促进排脓,每次吹气都会引发剧烈疼痛,让他大汗淋漓。 在一年的时间里,张中如先后在三家医院接受治疗,经历了八次手术,医生还为了引流锯掉了他的几根肋骨,这也导致他的脊椎受力变形,呈现出 S 状。 到了 1944 年 6 月,张中如的伤口感染已经扩散到纵隔,医生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都没有效果,认为他的病情已经难以挽回。 但组织上没有放弃,决定将他抬往延安,即便最后无法救治,也让他能在党中央身边安息,于是,四名战士轮换抬着担架,带着张中如沿着晋西北的崎岖山路出发,前往一千里外的延安。 没想到,原本这场转移被看作是绝望之举却意外成为了张中如康复的转机,黄土高原的山路沟壑纵横,担架在行进过程中不断晃荡颠簸,这种持续的震动起到了自然引流的作用,将淤积在胸腔深处的脓液和坏死组织逐渐排了出来。 同时,西北干燥的气候环境抑制了细菌繁殖,减少了伤口再次感染的可能,随队的卫生员发现,出发三天后,张中如伤口流出的脓液不再有恶臭;到了第七天,昏迷多日的张中如竟然苏醒过来,还向卫生员讨水喝。 经过半个月的行程,队伍抵达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傅连暲检查后发现,张中如原本塌陷的左胸有所隆起,伤口深处长出了新鲜的肉芽,伤势已经明显好转,医学专家分析,他的康复大概率是得益于路途上的 “震动引流” 以及他自身强烈的求生欲。 1945 年元旦,张中如已经能够穿着新的灰布军装走进延安大礼堂,虽然他的左胸仍有塌陷,身体需要微微歪斜,但已经能够正常呼吸,且重新恢复了健康。 此后,张中如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后来担任了总参某部部长、政委等职务,直到 2019 年在北京逝世,享年 100 岁。 在他的病历档案中,康复原因一栏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有人推测是免疫力爆发,也有人认为是物理震动的偶然作用,但归根结底,是他顽强的意志和革命硬气支撑他熬过了缺医少药的艰难时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信源:人民网 浴血百战忘生死,96岁抗战老兵张中如深情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