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地评线]彩云网评:加油机岂能成“偷油偷税机”

杜绝“偷油偷税”的新“花招”,要从源头抓起,织密扎牢防止作弊的技术和法治篱笆。

央视新闻相关报道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何冠军

进入加油站,人们的双眼总是紧盯着加油机上跳动的数字,生怕遭遇“加油量不够”的情况。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指出,加油机上不断变化的数字并非绝对可靠,其背后可能被隐藏在暗处、装载了特殊作弊软件的电脑所操控。经营者可通过该软件任意设置参数,控制偷油比例,若将数值设为2,每加注100升油,实际就会少给消费者2升。

这些被动过手脚的加油机,不仅会“偷油”,还能通过少记录或不记录实际交易数值的方式实现“偷税”。报道显示,某一家加油站仅在7月份一个月内,就隐瞒了近800万元的营业额,逃避的税款数额十分惊人。据悉,此类作弊方式近年来在全国多个省份均有发现。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6亿辆,其中燃油车达3.2亿辆,每天都会产生巨大的加油消费需求。加油机变身“偷油机”“偷税机”,不仅严重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更会对国家税收造成重大损害。对此,监管部门亟需拿出过硬措施,及时跟进整治。

此外,近期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揭露,开发、制作并销售作弊软件的公司,一方面与加油机制造厂家相互勾结,在计量系统中预留后门以方便后续作弊;另一方面则直接前往各加油站推销该类软件。而且,这些作弊软件还会紧跟相关部门的破译进度,以极高频率不断更新迭代,进一步增加了监管难度。由此不难看出,“偷油偷税”的作弊手段已具备较高科技含量,且隐蔽性极强,甚至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灰黑色产业链条。因此,要杜绝“偷油偷税”的新花招,当务之急是织密扎牢防范作弊的技术与法治“双重篱笆”。

近年来,有关部门针对“偷油偷税”现象已开展过多次整治行动。新修订的《机动车燃油加油机》国家标准也已于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规定了燃油加油机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管理要求,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加油机的防作弊性能与智慧监管能力。但为何非法作弊行为依然屡禁不绝?违法成本相对较低是主要原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对于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执法部门会没收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如此低的违法成本与可观的非法收益形成鲜明对比,容易让部分人滋生侥幸心理,将“偷油偷税”视作快速发财的捷径。对此,市场监管、公安、税务、商务等部门需协同行动、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加强“行刑衔接”,对已构成犯罪的“偷油偷税”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切实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行为得不偿失,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类似现象的蔓延。

同时,监管部门要严格遵循新实施的国家标准,充分运用科技赋能,持续完善技术监管手段,确保加油机真正具备防篡改、防作弊的能力。此外,还需根据市场新变化,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对相关举报实现快速响应与处置;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从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加油机作弊各环节的违法行为,让作弊改装的加油机无处滋生,让“偷油偷税”的不法行为无所遁形。

只有构建起全链条“精准防控”的监管体系,亮出“法治惩处”的利剑,才能彻底斩断加油机作弊的利益链条,让燃油消费环境更透明、消费者加油更安心,切实维护好市场的公平秩序与法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