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
🌏那到底什么是大家口中的厄尔尼诺呢?
[一R]正常情况下,赤道两侧盛行信风,它将热带东太平洋海表较暖的海水向西太平洋输送;而为了补偿表层海水的缺失,在热带东太平洋地区会有深处的冷水向表层补充而偏冷,西太平洋多获得的表层暖海水也会堆积并向下沉,在海表以下回流到东太平洋,并激发大气在西太平洋侧上升而东太平洋一侧下沉的沃克环流。造成太平洋西侧海水温度偏高,而东侧海水温度则较低,空气相对干燥,气候也就相对干旱。
[二R]假若信风在外界强迫源影响下突然持续减弱,导致上述循环变弱,东太平洋暖水向西输送会减少而海温偏高,反之西太平洋海温偏低,此时沃克环流上升运动向西移动到中太平洋一带并导致信风进一步减弱,使得本来应该比较湿润太平洋西岸趋于干旱,原本较干旱太平洋东部趋于湿润。从而逐渐形成厄尔尼诺事件。简单的说就是应该多雨的地方降水减少了,应该干旱的地方降水却在增加,这便是厄尔尼诺现象。
🌏划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标准是什么呢?
[一R]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平均海面温度比上个月的平均温度至少高5.5°C;
[二R]异常已经持续或预计将持续 5 个月期间;
[三R]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表现出一种或多种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变化:
①比往常弱的东风信风,
②印度尼西亚上空的云量和降雨量减少,平均地表压力相应增加,或太平洋中部或东部的云量和降雨量增加,平均地表压力相应下降。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国家,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南季风盛行的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到内陆地区,产生丰沛的降水。我国东部的雨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向北推移的特点。厄尔尼诺年的夏季,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哈德逊环流加强,导至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增强;但西太平洋海温降低,大气对流活动减弱,却使副高位置偏南。另外,受环流形势的影响,冷空气活动比较偏南,加之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不强,因此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季风雨带也随之偏南。通俗的讲就是,北方地区受到干热空气源源不断的影响,气温显著偏高;雨带长期徘徊于南方地区,导致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从而使我国北方地区高温干旱;我国南方地区多雨以至发生洪涝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