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臧远胜、秦保东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论著“晚期BRAF突变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系统综述和网状meta分析”,在国际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英国医学杂志》发表。该研究为BRAF突变型肠癌的治疗提供了“长征方案”,同时体现出中国学者在疑难肿瘤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BRAF突变型肠癌曾被视为“预后最差”的亚型,“在过去没有基因检测的时代,我们总是会发现有部分肠癌患者疗效差、生存期短,但现在我们知道答案,就是因为有BRAF突变这样一种驱动基因在其中作祟。”臧远胜介绍,在肠癌患者中,BRAF突变型约占5至10%,“比例虽然低,但肠癌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占所有肿瘤类型前三的大前提下,BRAF突变型肠癌患者总量不低。”他说。
过去,国内外指南的首选方案是“三药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即一次性全部用上肠癌常用的三种化疗药物,意图全力阻击病情进展,但总体有效率大多徘徊在20至40%,亟待突破。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臧远胜、王湛教授提出“双药化疗联合BRAF/EGFR双靶治疗方案(双靶双化)”方案,即选用肠癌常用三种化疗药物中的两种,联合肠癌常用多种靶向药物中的两种特定药物,单中心II期原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方案有效率达85%。相关研究已于2022年发表在《欧洲癌症杂志》(EJC)。
而此次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通过多模型交叉验证确认:EGFR/BRAF双靶治疗是BRAF突变肠癌的核心治疗基石。臧远胜、秦保东教授团队构建了目前样本量最大的BRAF突变晚期肠癌研究队列(涵盖4633例患者)进行网状荟萃分析,基于一线治疗、二线及后线治疗两个关键维度,系统追踪评估五大临床终点(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3级以上不良事件),全面解析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

臧远胜教授团队查房中。(右二为臧远胜)

论文首页。
栏目主编: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