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无线技术持续突破创新,成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飞象网讯(易欢)在全球科技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稳健增长、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信通院发布的《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无线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无线技术持续创新突破的特有优势,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在此过程中,5g、无线局域网、卫星互联网等无线技术广泛应用,打破时空壁垒,让数据生产要素在产业链、创新链中高效流动,推动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场景从概念落地转为现实生产力。此外,无线技术持续创新,也在深度赋能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等,成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无线技术持续突破创新

2024年是5g商用迈入的第六个年头,又是5g-a商用元年。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11部门出台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中提出,“按需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扩大5gredcap等技术应用”。截至2024年11月末,国内已有近330余个城市启动了5g-a网络部署。相较于5g,5g-a拥有更快的传输速率、更低时延、更高精度定位和更大的连接规模,5g-a通过超级上行增强、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技术创新和优化,显著扩展了5g的应用空间。

《报告》强调,在无源物联领域,当前已完全摆脱电池依赖,利用微型化电路设计、高效能量转换算法及分布式基站网络,实现超低功耗运行、快速补能和精准定位。边缘计算与轻量化ai的融入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实时处理能力,解决了传统物联网在能耗、维护及极端环境适应性上的瓶颈,推动其在工业监测、智能农业、智慧城市等场景中规模化应用,拓展万物互联的边界。

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又一次重大革新,将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我国高度重视6g发展,在国家战略层面给予支持,产学研各界协同推进相关研究,有望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

技术产业方面,中国科研机构与企业已实现多项核心技术创新。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院联合中国移动、北京邮电大学研发的“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支持“通+感+算+智+x”多要素融合,在通感一体化、ai通信融合等领域取得突破,实现6.6gbps传输速率及亚米级移动目标感知精度。中兴通讯推出大规模阵列技术方案,显著提升频谱效率,并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的5g-a分布式超大阵列(d3-elaa)应用,优化无人机通信稳定性。

标准制定方面,2025年6月3gpp正式启动6g标准化研究,聚焦独立组网(sa)架构、多无线频谱共享(mrss)及ai原生网络等方向,旨在降低网络总体拥有成本(tco)。运营商积极布局天地一体ntn技术,完成高、中、低轨卫星通信验证,并推动通感一体标准化,牵头6g通感国际研究项目。同时,《6g近场技术白皮书2.0》发布,系统梳理近场通信、感知及无线传能等15个应用场景,为3gpp6g标准化提供重要参考。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正迅速成为我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主要赛道,通过无人机、evtol等技术赋能物流、交通、农业等领域。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向更广阔领域创新发展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中低频段频谱资源日趋紧张,高频段频谱成为频谱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毫米波方面,毫米波频段在公众移动通信、制造、采矿、能源、港口、铁路等领域应用将得到积极推动。6g移动通信方面,毫米波将在6g时代发挥更重要作用,太赫兹等更高频段将重点满足特定场景的短距离大容量需求,并高效利用低中高全频谱资源。卫星频段方面,随着对更大带宽需求的增加和毫米波芯片技术进步,卫星正逐步向ka、q/v频段扩展,能够提供更高的吞吐量,满足未来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需求。

《报告》指出,频谱资源管理将更好服务于产业发展。形成包含频谱划分、频谱开发利用指南发布、频率规划、频率许可、频率评估及回收利用在内的闭环管理模式。尤其是充分发挥频谱资源先导性作用,明确技术创新方向,引导我国相关产业提前开展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培育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各地频谱开发利用推进中心等创新载体作用,开展重点频段开发利用创新研究。

无线应用新需求层出不穷,大量无线类新产品不断问世,无线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大量涌现,无线技术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发展空间。《报告》强调,未来,无线技术将沿着空天一体、通智一体、通感一体方向发展,为无线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