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作为反制举措,必须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略时期掠夺的中国瑰宝! 在中国国家博物

作为反制举措,必须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略时期掠夺的中国瑰宝!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流失文物数字展厅里,360万这个数字刺痛着每个参观者的眼睛。这是1931年至1945年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文物总数,而这还只是国民政府"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统计的保守数据。从商周青铜到魏晋佛像,从宋元书画到明清瓷器,这些承载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如今却大量陈列在日本的博物馆中,成为日本不愿正视的侵略铁证。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东洋馆堪称这场文化掠夺的"集中展示厅"。这座以收藏亚洲文物为名的展馆,10万件藏品中竟有1万件来自中国,占比高居外国文物首位 。二楼六个专属展厅构成完整的中国文物序列:新石器时代的玉斧、商周的饕餮纹玉佩、战国的青铜礼器,直至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卷》、元代因陀罗《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等4件"日本国宝"级书画珍品,时间跨度覆盖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令人愤慨的是,这些掠夺而来的文物大多刻意隐去来源,仅少数标注"私人捐赠",对其劫掠历史讳莫如深,却被冠以"重要文化财"标签严禁拍照,仿佛在掩盖不可告人的罪行 。 日本的文物掠夺绝非随机行为,而是有着周密计划的战略行动。早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就以"学术研究"为名,派遣谍报人员测绘中国文物分布图,为后续掠夺铺路 。侵华战争期间,军部、外务省、满铁等机构联合实施"金百合计划",通过盗墓、抢劫、敲诈等卑劣手段,将中国各地珍宝洗劫一空——从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青铜鼎,到京都泉屋博物馆收藏的商代"猛虎食人卣",从天龙山石窟被拆分盗卖的石刻佛像,到南京城被劫掠的88万册古籍,无所不用其极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连坟墓中死者的金牙都不放过,而这些掠夺的财富,最终成为日本战后复兴的重要资本 。 战后,尽管盟军明确要求日本归还战争掠夺物资,但在种种阻挠下,中国仅收回16万册书籍和少量文物,不足被掠夺总数的6% 。日本方面长期以"法不溯及既往""缺乏物权证明"等借口搪塞,甚至将掠夺文物纳入"国家财产",拒绝归还包括记载大唐主权的"唐鸿胪井碑"在内的诸多国宝。然而,1907年《海牙公约》早已明确禁止战争中掠夺文物,日本作为缔约国,其拒不归还的行为既违反国际法准则,也违背国际道义。 值得欣慰的是,正义的声音从未停歇。日本有识之士组建的"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多次举行集会,呼吁政府正视历史、返还文物,发起人一濑敬一郎更是为中国战争受害者维权奔走百余次。近年来,欧洲多国归还殖民时期掠夺文物、德国立法返还战争文物的实践,也印证了"文物回归原属国"的国际共识。这些文物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历史见证,每一件流失文物的回归,都是对民族记忆的修复,对历史正义的伸张。 历史不容篡改,罪责不容推诿。日本若真想改善中日关系、赢得国际社会尊重,就必须正视侵略历史,无条件归还侵华期间掠夺的全部中国文物。这不仅是对360万件文物的交代,更是对中国人民的道歉,对人类正义的守护。我们坚信,在历史真相的光照下,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这些漂泊海外的中华瑰宝终将踏上归途,向世界诉说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