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本的媒体挺搞笑的!他们把穿中式服饰,双手插在口袋里的刘劲松司长解读为:我们害怕

日本的媒体挺搞笑的!他们把穿中式服饰,双手插在口袋里的刘劲松司长解读为:我们害怕了,意识到有电视摄像机在拍摄,我们在强装镇定。   日本媒体的这种解读能力要是用在写剧本上或许能拿奖,但放在新闻报道里就显得格外滑稽,说好听点是想象力丰富,说实在点就是专业素养上有点“偏科”。   要是真论姿态的话,那么来华的这位日本官员金井正彰临走前点头哈腰的表现,不更像是在害怕认错吗?我们还没怎么拿照片说事呢,他们倒是先开始了,这还真符合日媒的一贯作风。   去年11月的时候,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大使在联大三委上敦促日本正视二战历史、停止对琉球等原住民的歧视。   这本是基于事实的合理表态,结果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立马跳出来,不仅宣称“无法接受”,还毫无根据地污蔑中方是“煽动分裂”,甚至要求中国政府“撤回言论”。   冲绳县知事玉城丹尼都承认当地存在“琉球民族”的表述,日本媒体却偏偏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一门心思往阴谋论上靠,这种选择性失明的本事和解读刘司长站姿时的“敏锐”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往前数到2008年汶川地震时,日本政府本想派自卫队军机运送救灾物资,中方自始至终没明确同意,结果日本官房长官一句“个人理解”,就让日本各大媒体把这事炒成了头版头条,连运输机型号、架次都报道得有鼻子有眼。   最后计划取消,这些媒体又反过来指责政府协调不畅,完全忘了自己当初是怎么添油加醋渲染“历史性突破”的。这种先脑补、再炒作、最后甩锅的操作流程,和这次解读双手插兜的路数简直如出一辙。   这种扭曲的解读习惯,说到底还是和他们的立场偏见脱不了干系。今年11月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明确指出,一些日本政客和媒体总喜欢刻意炒作、混淆视听,比如炒作中国驻日使馆人员“避免外出”,却对日本右翼分子针对中国外交官的极端威胁言论避而不谈。   就像这次解读刘司长的站姿,明明是再普通不过的肢体语言,却非要往“害怕”上扯,本质上还是想用这种低级的舆论手段来抹黑中国外交形象,可惜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反而暴露了自己对中国外交自信的不适应。   中国外交官在国际场合向来从容不迫,举手投足间都是基于事实和原则的底气,岂是靠几句脑补的解读就能歪曲的?   日本媒体与其把精力放在给一个站姿编故事上,不如好好提升下自身的专业素养,多关注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别再让这种贻笑大方的解读成为国际舆论场上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