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本自卫队统合司令官、海军大将南云宪一郎说,万一中国和日本像乌克兰跟俄罗斯那样陷

日本自卫队统合司令官、海军大将南云宪一郎说,万一中国和日本像乌克兰跟俄罗斯那样陷入长期对抗,日本得提早把后勤补给这一块准备扎实   作为2025年3月刚上任的统合作战司令部首任司令官,他手握陆海空自卫队统一指挥权,不谈F-35战机部署,不提“战斧”导弹威慑,反倒揪着后勤不放,说白了就是心里没底。 不少人认为日本军事工业实力强劲,后勤能力必然强劲,这是典型的认知误区。 南云上任后首次视察便发现明显短板:陆上自卫队的弹药箱为1990年代规格,海上自卫队的补给舰接口不通用,空中自卫队的零件仓库仍采用纸质台账。 更关键的是,2025年防卫省核查数据显示,关键导弹库存仅能支撑30天高强度作战,较2020年减少10天。 这种短板并非短期形成,二战时期便给日本留下深刻教训。1942年中途岛海战,日本联合舰队表面战力强劲,实则后勤体系已濒临崩溃。 负责补给的“极东丸”油轮被美军击沉后,参战的4艘航母无法凑齐足额燃油,零战飞行员的氧气面罩存在泄漏问题。更为致命的是,舰载机炸弹与鱼雷规格不统一,换装需耗时两小时,美军发动偷袭时,日军正处于弹药换装过程中。 当前日本并未吸取历史教训,反而陷入“重武器轻后勤”的发展误区,2024年引进的10架F-35B,70%的维修零件依赖美国空运,若冲突爆发,美军优先保障自身需求,日本战机故障后将无法及时修复。 2025年8月美日澳联合军演期间,日本“出云”号准航母试图补充燃油,因与美军油轮接口不匹配,需通过澳大利亚军舰中转,延误达6小时。 南云重视后勤建设,核心原因在于担忧中国切断其补给命脉,11月18日解放军在东海开展的演练释放明确信号:火箭军模拟打击冲绳弹药库,海军舰艇实施宫古海峡封锁,这两处正是日本后勤体系的关键节点。 冲绳集中了日本70%的前沿弹药储备,宫古海峡是日本从东南亚进口石油的必经通道,一旦这两处被控制,先进武器装备将失去作战能力。 为强化后勤保障,日本于2025年7月与美澳签署三边后勤协议,试图借助盟友体系弥补自身短板。协议提出构建导弹补给链、共享海上加油网络等内容,看似完备实则存在诸多漏洞。 日本“摩周”级补给舰航速仅25节,无法跟上美军航母30节的航行速度,难以实现“即打即补”的作战需求。更突出的问题是,三国数据系统不兼容,美军维修数据无法直接传输至日本,需人工录入导致效率低下。 历史上依赖盟友补充后勤的案例,均未获得理想效果。二战时期,日本与德国结盟后,试图从欧洲调运军工零件,运输船只全部被盟军击沉;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日本向美军提供130亿美元援助,但其自身扫雷舰的补给仍需依赖美国支持。 南云试图复制这一模式,却忽视美国始终秉持利益优先原则——2025年美国售日的F-35零件价格,较售澳价格高出20%。 日本后勤体系的核心症结,在于工业空心化问题。曾主导军舰建造的石川岛播磨重工,当前半数产能用于游轮制造;炮弹生产商旭精密工业的工人平均年龄达58岁,该领域鲜少有年轻人涉足。 2025年防卫省计划增购10万发155毫米炮弹,国内厂家年产量仅3万发,剩余部分需从韩国进口,而韩国火药技术最初源自日本。 对比来看,中国后勤保障体系已与日方不在同一层级。解放军“智慧联勤”系统可实现物资实时追踪,无人仓储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备货,无人机15分钟内即可完成前线急救包投送。 南云将后勤作为建设重点,存在未直言的深层考量——争取政府预算支持。2025年日本防卫预算已增至7.8万亿日元,进一步提升需充分理由支撑。 其特意提及“乌克兰模式”,实则借国际热点为由,推动国会批准将后勤预算再增20%,用于弹药库建设与补给舰升级。即便预算获批,与中国每年1.8万亿元的国防预算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 部分观点认为日本有美国支持,后勤问题无需担忧,这一观点存在明显偏差。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后勤基地仅有关岛一处,2024年台风导致该基地半数跑道受损,修复耗时3个月。 若爆发长期对抗,美军需从本土调运物资保障自身需求,难以向日本提供充足支援。 南云的讲话可视为对日本自卫队实力的客观预警,以往日本谈及军事力量时,多强调武器装备优势,此次则直面后勤短板。 但后勤建设并非单纯依靠采购补给舰、修建弹药库即可完成,需完整工业体系、充足人力储备与自主技术能力支撑,而这些正是日本当前的薄弱环节。 南云聚焦后勤建设,是日本自卫队内心底气不足的直接表现。武器装备再先进,缺乏弹药补给便无法发挥效能;舰艇性能再优越,没有燃油保障即丧失机动能力。 日本试图通过依赖美国支持弥补后勤短板,依靠增加预算解决工业空心化问题,均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当前中国已非百年前可比,后勤保障体系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已形成坚实优势,这正是日本在军事博弈中保持克制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