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要动真格了,再敢反华辱华,或被追究刑责 在韩国的反华浪潮持续蔓延之际,韩国执政党准备动真格了。《朝鲜日报》报道称,近期,韩国共同民主党推动多项反仇恨立法,拟将侮辱、诽谤特定国家(含中国)及民族的行为纳入刑法处罚,韩国警方也已对造谣涉华负面信息的博主展开调查。 这场反华风波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博弈。2024 年 12 月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并遭弹劾后,个别政治势力为转移焦点,捏造 “中国干涉韩国大选” 谣言,自此反华情绪在韩国逐渐抬头。亲尹锡悦的右翼团体 “自由大学” 应运而生,频繁传播虚假信息、组织反华集会,从4月在建国大学附近中国美食街挑衅,到 7 月在驻韩中国大使馆前撕毁国旗与外交官头像横幅,反华言行不断升级。 从更深层次看,这场风波还掺杂着外部势力的影子,部分与美国有关联的团体在韩国刻意煽动对华负面情绪。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韩国作为美国盟友,其国内反华势力难免受到外部影响,试图破坏中韩合作大局。 而此次共同民主党推动立法,看似是为遏制反华乱象,实则暗含政治考量。2026 年韩国地方选举临近,执政党试图通过此举改善中韩关系、争取在经济和外交上的主动,毕竟反华集会已导致首尔明洞等地区商户受损,中国游客流失使韩国损失数十亿美元旅游收入,数万家中小企业受冲击。 对于中韩关系而言,此次立法是一次机遇也是挑战。中国驻韩大使馆多次严正反对极端反华言行,韩国政府高层虽表态要依法应对,但反华民意基础仍在。要破局,就需要多方发力:韩国政府需切实落实立法,避免法案沦为政治道具,同时加强对民众的引导,澄清虚假信息。 言论自由从来不是仇恨与暴力的挡箭牌,韩国若想真正实现稳定发展,就必须摒弃政治操弄,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处理对华关系。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反华风波重演,让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回正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