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郭正亮说:为什么日本敢惹中国大陆,却不敢惹朝鲜,因为他们知道朝鲜是真会打。 说到底,日本这胆子根本就是看人下菜碟,碰到真敢动拳头的就缩脖子,觉得对方“好说话”就蹬鼻子上脸,把欺软怕硬的本性演得明明白白。 就说2017年8月29日那回,朝鲜一枚火星-12导弹直接从日本北海道上空飞了过去,全程只用了14分钟就落在了北太平洋海域。这可是导弹实打实飞越本土,换作别的国家早炸锅了,可日本的反应堪称"怂得标准"。 当时安倍晋三政府急急忙忙启动"全国瞬时警报系统",对着北海道民众喊"导弹飞过,请注意安全",却连一句"将采取反击措施"的硬话都不敢说。防卫省更是露怯,事先宣称部署的"爱国者-3"反导系统全程没动静,事后解释说"判断导弹不会落在日本本土",说白了就是怕拦截失败引火烧身,干脆装鸵鸟。 要知道,这枚导弹的射程能轻松覆盖日本全境,朝鲜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我的拳头够得着你",日本立马就收敛起平时的嚣张。 到了2022年10月4日,朝鲜又一枚中远程导弹飞越日本秋田县上空,这次日本还是老样子:警报响了,民众慌了,政府除了发声明"强烈谴责",连自卫队的战机都没敢升空伴飞。讽刺的是,当时的首相岸田文雄正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得知消息后只是匆匆结束了一场会谈,连提前回国都不敢,生怕被外界解读成"恐慌"。 对比一下日本平时在亚太地区的作派,这种反差简直不要太明显——面对真敢把导弹架到家门口的朝鲜,日本连大气都不敢喘。 可转过头对中国,日本的胆子立马就膨胀了好几圈。2024年4月22日,岸田文雄顶着国际社会的反对,带着一众政客跑去参拜靖国神社,里头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牌位,这明摆着是触碰历史红线。日本政客跟着美国在台海周边搞联合军演,派自卫队舰艇频繁在钓鱼岛海域挑衅。之后更是跟着美国出台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专门针对中国的芯片产业搞限制,试图卡我们的脖子。 日本之所以敢这么折腾,说白了就是算错了账,把中国的战略克制当成了软弱可欺。他们觉得中国讲究大国风范,凡事爱先讲道理,最多就是外交抗议、经济反制,挺一挺就能过去。就像2012年钓鱼岛事件后,中国发起的民间抵制让日本汽车在华销量暴跌,可他们转头就忘了疼,觉得这只是"暂时的麻烦"。 他们选择性忽略中国国防预算2025年已达1.81万亿元,海军舰艇总吨位稳居世界第二,歼-20战机早已形成实战能力这些硬实力,一门心思迷信美日安保条约能给他们撑腰。 日本忘了,美国从来都是"利益优先"。高市早苗疯狂炒作台海议题时,美国压根没明确表态会帮日本出头。更打脸的是,日本2022年搞的半导体管制,反倒倒逼中国加快了自主研发的脚步,2024年中国通过多重曝光和堆叠技术,让等效7纳米的芯片实现了小规模试产,把日本的限制变成了我们的动力。 其实日本心里门儿清,朝鲜的强硬是"说打就打",2013年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直接关闭了板门店联络办公室,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硬气,让日本打心底里忌惮。 而中国的克制,是因为我们有更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是不敢打,而是不想让冲突打乱发展节奏。解放军在台海的常态化演训,海警船在钓鱼岛的日常巡航,每一次行动都是明确的信号——底线不容触碰。 现在国际社会都看明白了,日本这套"拣软的捏"的把戏根本行不通。朝鲜用导弹告诉日本"惹我没好果子吃",中国用实力证明"克制不是软弱"。要是日本还执迷不悟,继续在台海和钓鱼岛问题上挑衅,迟早会为自己的误判付出代价。 毕竟在这个靠实力说话的世界,把别人的包容当软肋,最终只会被实力教做人。日本要是真把中国逼到份上,后果可比面对朝鲜的导弹严重多了,这道理郭正亮懂了,就看日本啥时候能醒过味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