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通报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日本媒体发布快讯称,中国方面已经向日本方面通报

中国通报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日本媒体发布快讯称,中国方面已经向日本方面通报将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媒在报道中称,中方19日一早便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联络了日方,并且要求日本自身做好准备,随后,日本政府方面认为无疑是高市早苗错误的涉华言论惹了麻烦,所以导致中方决定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导致本月7日中方刚刚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的政策突然发生了变化。   2011年的特大地震连带海啸,把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逼到了绝境,1到3号机组堆芯直接熔毁,核泄漏的阴影从此就没散过。   为了给滚烫的堆芯降温,东京电力公司只能不停注水,这些水混着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再加上不断渗入的地下水和雨水,全变成了带辐射的核污染水。   东京电力公司前后建了上千个储水罐,到2021年的时候,罐子里已经装了125万吨核污染水,每天还在以140吨的量往上涨。眼看储水罐就要堆满,日本政府在2021年4月拍板,要把这些核污染水经过所谓的净化过滤后,直接排进大海。   他们算过一笔账,排海只要花17到34亿日元,要是选把核污染水固态化埋进地底,成本得翻几十上百倍。   中方从一开始就没松过口,外交部发言人反复强调反对立场,还专门派专家去福岛现场取样检测。   2025年4月,中方科研机构公布过检测结果,当时采集的海水和海洋生物样本里,氚、铯这些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没见异常,但中方紧接着就明确表态,单次检测没问题不代表长期没问题,核污染水排海是持续二三十年的事,风险根本没法用一次检测就盖棺定论。   2023年8月24日,日本启动了第一轮排海,到2025年4月已经完成了第十二轮,累计排海总量早就突破了7.8万吨。东电甚至都开始拆空置的储水罐了,这是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东电的信誉早就碎了一地,2024年4月有消息说,部分储水罐内表面都被腐蚀了,2021年还曝光过储液罐可能泄漏的事,这样的企业拿出的检测数据,谁能百分百信?   日本政府为了给排海洗地,花样倒是玩得挺多。他们把放射性氚做成可爱的吉祥物印在传单上,拍动画视频吹嘘处理水安全,甚至拨了700亿日元专门用来应对所谓的“虚假信息”。   可这些花里胡哨的宣传,骗不了周边国家,更骗不了靠海吃饭的渔民。   中国作为日本水产品的重要进口国,每一批进口的水产品都要过几道安全关,毕竟这关系到14亿人的餐桌安全。   之前中日双方还在2024年9月达成过共识,中方同意基于科学证据逐步恢复合规水产品进口,可日本的所作所为,完全没拿出让人放心的诚意。他们嘴上说接受长期国际监测,实际却在排海问题上独断专行,连周边国家的合理关切都懒得回应。   有人可能会问,国际原子能机构不是出过评估报告吗?可稍微了解点情况的人都知道,那份报告本身就有争议,而且机构也明确说过,报告不代表机构对排海计划的背书。   韩国之前也派过考察团去福岛,看完之后照样没松口,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管控一直没放松。   连日本自己都知道排海不是什么光彩事,当初为了减少负面影响,还特意搞了海底隧道,把排放口设在离岸1公里的地方,这要是真安全,何必费这么大劲藏着掖着?   中方这次暂停进口,本质上就是用最直接的方式维护国民权益。核污染水排海涉及的是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大问题,没有任何试错的余地。   日本总说处理水达到了国际标准,那他们怎么不把这些水留在国内当饮用水,或者用来灌溉农田?说白了,就是把风险转嫁给全世界,自己坐享低成本处理的好处。   这些年,中国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一直保持着严格的抽检,可随着排海次数越来越多,海洋环境的污染风险只会不断累积。谁也没法保证,下一批进口的海鲜里,会不会检测出超标的放射性物质。   在这种情况下,暂停进口就是最负责任的选择,既不是针对日本,更不是所谓的贸易壁垒,而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会做的安全防护。   日本方面要是真觉得自己的水产品没问题,与其花大价钱搞公关洗白,不如把精力放在提高检测透明度上。他们可以邀请中日韩三国专家组建联合检测团队,对排海过程和水产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督,用实打实的数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可截至目前,日本没拿出任何愿意接受严格监督的诚意,反而在中方暂停进口后可能还会喊冤,说中方搞“贸易保护”。   从2011年核事故发生到现在,中方一直保持着理性克制,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关切,提出合理建议,可日本始终置若罔闻。这次暂停进口,就是给日本提个醒,排海不是自家的私事,必须尊重周边国家的感受,拿出真正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