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 站在员工与网友视角:争议核心是情感与需求的双重错位 。俞敏洪在信中描绘南极

1. 站在员工与网友视角:争议核心是情感与需求的双重错位 。俞敏洪在信中描绘南极风光、借企鹅谈坚守,可纪念日当天不少新东方员工正熬夜做续费方案、处理客户投诉,这种“老板在南极度假,员工在岗位加班”的反差,让大家很难共情所谓的“坚守感悟”。更关键的是,员工期待的激励是加薪、放假等实际福利,而非满篇鸡汤,有声音还直指新东方存在社保按最低基数缴、节假日三倍课时费缺失等问题,这让这封全员信更显“口惠而实不至”。此外,不少网友也借此事抒发自身职场不满,将俞敏洪当作老板群体的代表,吐槽职场中常见的“情怀替代实惠”现象。 2. 站在俞敏洪与支持方视角 :这封信本是常规的企业节点沟通。作为创始人,他想借南极的特殊场景回顾创业历程、激励团队,类比企鹅相互扶持也是为了传递团结精神,后续他也解释此行并非单纯旅游,且游轮费用远低于网传的148万。支持他的人认为,俞敏洪历经新东方转型阵痛,如今能探索文旅等新业务,63岁仍为企业奔波,去南极并无不妥。而且他向来允许员工吐槽,早年还曾奖励过吐槽公司管理的员工,此次回应也表态会纠正问题,这份包容在企业家群体中并不常见。 3. 从职场文化与企业沟通的角度看 :争议暴露了老派管理叙事与当下职场生态的脱节。俞敏洪习惯以“老师”身份讲道理、谈情怀,但当下年轻职场人更看重平等沟通和实际权益,宏大叙事若脱离“人间烟火”,很容易沦为自我感动。同时,社交时代里内部信早已成了公开信,细节会被无限放大,信中5次提及“南极”,进一步强化了大众对其出行的关注,忽略了信件的激励本意。这也给企业管理者提了醒,职场沟通中“多给实惠少讲鸡汤”更有效,共情员工的辛苦比空洞的愿景描绘更能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