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周口项城:新桥小菊花 “开”出大产业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玉坤通讯员王洁石

11月21日,初冬暖阳下,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踏入周口项城新桥镇南赵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色的花海。连片的金丝皇菊迎风怒放,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灿烂的织锦。

花田里,村民们正弯腰忙碌着,灵巧的双手在花丛间起落,将一朵朵饱满的菊花采摘下来,小心翼翼地放进身边的筐里。满载着“金色收获”的三轮车,“嗒嗒嗒”地往来穿梭,将刚刚离枝的鲜菊第一时间送往村里的加工车间。

田埂边,南赵村党支部书记魏可勇黝黑的脸上写满自信,他指着眼前的花海说道:“看,这就是我们村的‘黄金产业’!全村流转800亩土地,农户每亩每年稳拿800元租金。其中50多亩专门种植金丝皇菊。从栽苗、管护到采摘、分拣,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手。特别是采摘期,每天至少需要四五十人,手脚麻利的一天能挣八九十元!”

“快,这边刚采完一垄,抓紧装车!”一位大姐一边利落地整理筐中的菊花,一边招呼同伴,“这金丝皇菊成本低、周期短、收益稳,可是咱们的‘金疙瘩’!”

跟随运送车辆,记者来到村里的加工车间,更浓郁的甜香扑面而来,车间里同样热火朝天。村民们围坐操作台前,对鲜菊进行精细分拣,剔除残次品,确保品质上乘。经过严格筛选的菊花被送入现代化烘干设备,在精准的温控下完成从鲜花到干花的华丽蜕变。

小小菊花如何从田间作物变身市场宠儿?项城市茶与花间种植专业合作社正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金纽带”。合作社总经理魏少平在车间内,边检查烘干进度边介绍:“我们为农户提供统一优质的种苗,全程技术指导,最关键的是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让农户放心种植!”

谈到收益,魏少平信心十足地说:“按当前长势和市场行情,亩产干花100—120公斤,扣除成本后农户亩均净收益可达六七千元。后期的加工、销售等环节都由合作社包办,彻底解决‘种出来怎么卖’的难题。”

产业兴,则乡村兴。南赵村的菊花产业正是新桥镇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新桥镇以菊花产业为突破口,有效推动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优化。如今,不仅金丝皇菊灿烂绽放,西瓜、芝麻、红薯等特色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形成多元协同的产业新格局。

周口项城新桥镇党委书记杨帅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紧扣‘产业兴旺’这个关键,科学布局全镇产业,着力培育像南赵村菊花这样的特色品牌。”展望未来,他目光坚定:“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一村一品’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市场对接和品牌打造,延伸产业链条。同时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强镇富民、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