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上魏牌带来的VLA辅助驾驶大模型,算是自主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一次新尝试。它把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和动作决策融在一起,不像传统方案那样各模块独立,应对施工绕行、异形障碍物这些非结构化场景时,泛化能力理论上更强。 实际体验中,最实用的是防御性驾驶逻辑——看到公交车减速会提前预判可能有行人穿出,这种“预判风险”的思路比单纯被动反应更贴近老司机习惯。支持连续语音指令也很方便,不用反复唤醒就能调整驾驶策略。 不过行业内对VLA的看法分歧不小,有人觉得它上限远超传统端到端方案,也有观点认为目前还处于“幼年期”,实际路测稳定性还需时间验证,但就我之前对测试车的试驾体验来说还是稳稳的第一梯队表现。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核心还是看落地后的功能激活成本和实际使用场景覆盖度,期待后续量产车型的市场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