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重大反转!格拉西莫夫向身穿军装的普京报告了这一进展,并强调俄军部队正向几乎所有方向推进。并且在哈尔科夫方向靠近库皮扬斯克的路段,乌克兰军队的 15 个营被封锁。 咱先说说这库皮扬斯克到底是块啥宝地,值得双方拼得你死我活。 这地方是哈尔科夫东北部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都打这儿过,不管是往前线送弹药还是往后方运伤员,都是必经之路,2022年乌军反攻从这儿突破过,2024年8月还在附近搞过库尔斯克突袭,现在轮到俄军在这儿发力,说白了就是想掐断乌军的补给命脉。 俄军说把15个营封了,这话听着挺唬人,但得拆开看门道。 这些营不是扎堆儿被围在一个小圈子里,而是沿着库皮扬斯克周边的公路据点分布,俄军是用炮火和无人机把各个据点之间的联系切断了,让他们没法互相支援,算不上完全包饺子,可这种分割封锁也够乌军难受的,弹药和吃的送不进去,想撤也没那么容易。 有人可能会问,俄军之前打了那么久消耗战,怎么突然就敢说“全向推进”了? 这背后其实是战术上的调整,不再像以前那样扎堆儿冲,而是用大量无人机先侦察,找到乌军防御的缝隙再穿插,尤其是电子战设备用得比以前频繁,经常干扰乌军的通讯,让他们没法及时调兵。 美国一个叫CSIS的智库在2025年5月的报告里就提过,俄军吃了不少无人机的亏后,慢慢学会了用电子战反制,现在这套组合拳算是练出来了。 但咱也得泼盆冷水,“全向推进”这话水分不小。 战场绵延1600多公里,俄军总共也就40万兵力,摊到每个方向其实没多少人,现在看着是各处都在动,可真正能撕开大口子的突破点没几个,更像是在试探乌军的防线弱点,算不上真正的全面反攻。 再说说被封的乌军15个营,他们也不是坐以待毙。 乌军这些年打消耗战也练出了本事,被封锁后立马就地挖工事,用便携式导弹打俄军的无人机,还通过民间开发的战场管理系统跟总部联系,请求炮火支援,这种韧性也是之前很多人没料到的。 大家不妨琢磨琢磨,一场仗的输赢,是看一时推进了多少地,还是看能不能守住关键节点? 库皮扬斯克这事儿就是个例子,俄军就算暂时封锁了乌军,要是没法快速消灭这些有生力量,等乌军的援军和补给从其他方向绕过来,局势很可能又会反转,之前2022年乌军就是靠这种韧性在哈尔科夫反败为胜的。 更关键的是背后的经济和军工支撑,CSIS的报告里算过一笔账,这场仗打下来,俄军的先进装备损失严重,经济消耗更是远超想象,而乌军虽然伤亡也不小,但靠着分布式的生产网络和西方援助,还能维持装备供应,这种后勤比拼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 俄军现在喊出“全向推进”,除了战术上的调整,更多还有认知战的意思。 毕竟之前库尔斯克突袭让俄军“不可战胜”的说法受了挫,现在放出这种消息,一方面是鼓舞己方士气,另一方面也是想给西方施压,让他们怀疑援助乌军的效果,这种心理战的套路在战场上其实很常见。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是俄军的推进还是乌军的坚守,最苦的还是那些普通士兵和老百姓。 有数据显示,高强度的消耗战已经造成了双方大量伤亡,很多士兵面临的心理压力远超常人,那些在战火里失去家园的普通人,盼的从来不是谁赢谁输,而是能早点过上安稳日子。 战场的进退从来不是终点,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靠封锁和推进来衡量的。 从2022年打到现在,双方都该明白,靠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再先进的战术、再多的兵力,也换不回失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园,早点回到谈判桌前,才是对双方民众最负责任的选择,这也是这场冲突给所有人最深刻的教训。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新媒体——2025-11-21 俄军方称已控制乌克兰库皮扬斯克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