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为啥常有“男女”丑闻? 近年来,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汕头医院、湖南人民医院都发生了“男女丑闻”。当我们感觉“医院常出现男女丑闻”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医生或护士道德败坏”。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感觉上的“常出现”和实际的发生频率是两个概念。医疗行业的这类事件之所以显得特别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关注度极高。医院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场所,医生护士被赋予了“白衣天使”的崇高社会期待。一旦发生有违伦理道德的丑闻,这种巨大的反差会形成强烈的新闻效应,媒体更愿意报道,公众也更愿意点击和讨论。 职业特殊性。医患关系、同事关系中确实存在一些容易滋生问题的特殊情境。 幸存者偏差。我们只看到了被曝光的极少数案例,而绝大多数医护人员都在恪尽职守,但他们的日常不会被当作新闻传播。 接下来,我们深入剖析导致医院环境内容易出现此类问题的结构性原因和特殊情境 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 权力与依赖的不对等。患者在医生面前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身心脆弱,将健康和生命托付给医生,这种绝对的依赖和信任关系,容易被少数无良者利用,进行性骚扰甚至性侵犯。 上下级之间。医院是等级非常森严的地方。资深医生对年轻医生、护士的职业生涯(如晋升、论文、进修机会)拥有极大的话语权。这种权力压迫可能导致被迫的性关系或骚扰。 高强度和封闭的工作环境 长时间共处。医护人员经常需要值夜班、加班,在相对封闭和私密的办公室、值班室、手术室共处,脱离了常规的社会监督,为不当行为提供了机会。 高压下的情感依赖。医疗工作压力巨大,生死考验常见。同事之间容易形成“战友”般的情感,在特定情境下,这种紧密的关系可能逾越界限,发展为婚外情或不正当关系。 接触身体的职业特性。医生、护士进行体检、治疗、护理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患者的隐私部位。这本身是职业行为,但为极少数心怀不轨的人提供了“合理”的掩护。绝大多数医护人员都严格遵守职业操守,但一旦有人越界,就构成了严重的侵害。 系统性的管理和监督漏洞 内部举报机制不健全。很多医院“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严重,倾向于内部消化问题。受害者,无论是患者还是年轻员工担心举报后遭到报复、被边缘化、甚至影响职业生涯,从而选择沉默。 取证困难。这类事件通常发生在私密空间,缺乏第三方证人,证据难以固定。尤其是涉及性骚扰、不当触摸等,常常演变成“各执一词”的局面,让受害者维权艰难。 对“权威”的过度保护。在一些情况下,医院管理层为了维护医院声誉或保护某些有资源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会选择牺牲弱势方的利益,对举报息事宁人。 社会与观念层面 “污名化”与偏见。公众在讨论此类问题时,有时会带上对女护士、女医生的职业偏见,或者对受害者的“完美受害者”苛求,这都会增加受害者站出来的心理负担。 社会风气的投射。医院并非象牙塔,它也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中存在的权力滥用、物化女性、婚恋观念混乱等问题,同样会在医院这个微型社会里上演。 结论与反思 医院常出现男女丑闻是一种被放大后的观感,但其背后揭示的问题是真实的。即在高度权力不对等、高压封闭的环境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健全的举报机制和公正的处理流程,性骚扰、权力压迫和道德失范行为就更容易发生。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从制度、文化、法律等多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营造一个让患者安心、让医护舒心的医疗环境。 (文陈士健 图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