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知道他钱干净不干净?”重庆,女子在网上接到 10 万坚果订单,对方付钱后就让货拉拉把货运走,可她还来不及高兴,几个小时后银行卡就被冻结了,警方说女子收到的货款是涉诈资金!女子:“我就正常做生意,货没了,钱没了,我冤不冤?” 在重庆做坚果批发的唐女士,这辈子最讲的就是“钱到发货”这四个字,她把这当成护身符,也靠这个规矩养活了全家。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看重的安全底线,竟然会被轻而易举地击穿,货款没了、货也没了,甚至连她吃饭的银行卡都被警方一口气冻结。 事情发生在销售旺季,店里忙得脚不沾地,11月13日,一个叫“淡泊明志”的买家在网上找到她,张口就是几万元的坚果订单。 这放在任何商户身上都是大喜事,没理由不心动,但唐女士做生意久了,警惕性还在,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成交。 谁知道,对方比她还谨慎,先不急着打钱,反而要求她寄样品,还挑挑拣拣地试,唐女士一看:这人懂行、细,还不催着要货,这反倒让她放了心。 样品通过之后,对方直接转来99000元,唐女士看到到账提醒,整个人都松了口气:钱来了,这笔生意算稳了。 接下来就是标准流程:对方叫了货拉拉来提货,唐女士按惯例核对车牌、拍照留证,一样不落。她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够稳妥了:钱到了、货出了、手续齐全,那还会出啥事? 结果,偏偏就在她认定“万事大吉”的时候,几个小时后,她的收款账户突然被异地警方“秒冻结”,这速度快得连她都怀疑是不是软件卡了。 等警方通知下来,她才知道真相比电影还离谱,那笔“货款”竟然是别人被骗的钱!那个叫“淡泊明志”的根本不是买家,而是骗子。 他先骗了一个路人,再让受害者把钱直接打进唐女士的账户,然后利用唐女士按流程发货,把赃款变成货物,转手就能套现。 这是典型的“三角骗局”,在这个套路里,受害者以为自己在给骗子转账,唐女士以为自己收到了正常货款,司机只是按单拉货,最后只有骗子赚钱,全世界给他打工。 等唐女士意识到问题的时候,货已经被司机卸在某个没监控的路边了,线索断得干干净净,她又急、又气、更是委屈得说不出话。 “我卖东西图啥?我还能要求客户把钱的来源证明给我看吗?”要真这么查,生意还做不做?谁愿意被审问啊? 她一打听,更崩溃了,原来这几天,市场里已经有七八家商户中招,套路一模一样,加起来被骗了快一百万,大家都是靠旺季多卖点货补贴开销,结果全成了骗子洗钱的渠道。 但最难的不是钱没了,而是卡被冻结带来的连锁反应,对小商户来说,账户被冻结就是“被掐住了喉咙”,进货、周转全停摆,店一天都撑不下去。 更要命的是,商户要证明自己是无辜的,需要时间、手续、警方取证,这中间的等待全得商户自己扛。 骗子跑得比风还快,受害者急得睡不着觉,而夹在中间的商户却要承担整件事的后果,现在大家都被逼得小心过头,每一个陌生订单都要反复琢磨:钱是不是干净的?人是不是可信的? 甚至有人开始要求买家提供本人付款、签免责协议,可这都是下策,真正的难题是,如今的网络环境让普通商户根本没能力分辨真假,他们只想正常做生意,却成了骗子最容易利用的对象。 信任原本是买卖的基础,但现在它变成了商户们最不敢碰的东西。唐女士更是唉声叹气:这年头做生意的风险,比做投资还高。 她没说出口的话,大概是,“我只是卖坚果的,不该承受这么难的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