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39年,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正在屋内行走。突然,她脱光了自己的衣服,从楼上跑到

1939年,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正在屋内行走。突然,她脱光了自己的衣服,从楼上跑到楼下,兜了一圈,又噔噔噔地跑上了楼。仆人因此受到惊吓,慌忙给她披上衣服…… ​后来,蒋方良经过诊断,患上了精神躁郁症。 ​蒋方良作为蒋经国的妻子,本应该过着出人头地的生活,本应该是“蒋夫人”的她,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这还要从她的经历说起。 芬娜本是苏联西伯利亚的普通姑娘,1935年和蒋经国在异国相恋成婚时,满心都是柴米油盐的温情,可1937年跟着丈夫回国改名蒋方良,才知这场婚姻藏着多少身不由己。她听不懂中文,初见蒋介石夫妇时连问候都要提前背熟,举手投足都怕出错,活脱脱像个被架在架子上的木偶。 国民党高层的社交圈从来排外,尤其容不下她这个“外籍儿媳”。夫人们聚在一起聊派系、论礼仪,她插不上半句嘴,只能坐在角落默默喝茶;旁人私下议论她“洋派”“不合群”,她听见了也只能装糊涂,连辩解都找不到合适的措辞。 蒋经国刚回国时还能多陪她几分,可随着在政坛站稳脚跟,忙得连深夜回家都带着一身公务疲惫。她想跟丈夫说心里话,话到嘴边却见对方揉着眉心走神,次数多了,连倾诉的念头都慢慢压了下去,偌大的府邸里,她活得比仆人还孤单。 她在苏联时习惯了直率自在,不用拘着言行,可到了蒋家,连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都要符合“蒋家儿媳”的身份。想给远在苏联的母亲写封信,要先过审查的关;想出门透透气,身边跟着一群随从,连跟路人多说句话都难,自由早就成了奢望。 身边没有亲人撑腰,没有朋友可依,蒋经国的陪伴又越来越少,日子久了,她心里的委屈和压抑越积越多。有时候看着窗外发呆能坐一下午,有时候又会莫名烦躁摔东西,直到那次失控裸奔,才让人看清她早已崩溃的精神状态。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对精神病症认知有限,确诊躁郁症后也没什么有效疗法,只能靠静养调理。可她的病根是孤独和压抑,府邸里的压抑氛围没改,蒋经国的忙碌没减,她的病情时好时坏,看着旁人羡慕的“富贵生活”,自己却只剩满心煎熬。 谁能想到,曾经在苏联敢爱敢恨的姑娘,竟被一场看似风光的婚姻困住半生。她不是败给了生活贫苦,而是输给了异乡的孤独、身份的束缚,还有那份没处安放的情感寄托,这份悲哀,远比病症更磨人。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