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夫妻恩爱,不离不弃。黄宏夫妻恩爱,不离不弃。
但这种“不离不弃”,其实背后藏着一个我们很少聊到的东西,就是那种几十年如一日的“钝感力”。
不是说他们没矛盾,怎么可能。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采访,具体谁说的忘了,大意是,婚姻里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你都想掐死对方,剩下那百分之十的时间,你在庆幸,幸好当初没掐死。我觉得这话说得太实在了。你看冯巩老师和他爱人艾慧,当年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已经是腕儿了,一个还在纺织厂当工人,这种差距,换现在得有多少自媒体写文章分析“阶层不同如何相爱”。可人家就过下来了,艾慧为了他辞职,做全职太太,这种选择在今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独立”、“风险太高”。
但那个年代的人,他们的婚姻观里,可能“风险”这个词的比重没那么大。他们更看重的是“承诺”和“搭伙过日子”的实在感。就好像盖房子,地基打下去了,就一砖一瓦地往上垒,漏风了就补,墙歪了就扶,而不是动不动就想着推倒重来。
这也可能只是个例,但它确实反映了一种东西,就是对“完美关系”的祛魅。我们现在看太多偶像剧,太多社交媒体上的“神仙爱情”,总觉得感情就该是永远激情、永远同步、永远理解。一旦发现对方打呼噜、袜子乱扔、或者某个观点跟自己不一样,就觉得“幻灭了”、“不是对的人”。
可老一辈的婚姻智慧,似乎是在告诉你,哪有什么天生就“对的人”,都是在漫长岁月里,你磨掉一点我的棱角,我包容一下你的怪癖,慢慢“磨”成了“对的人”。这种磨合,需要的就是钝感。别太敏感,别事事计较,别总想着去“修正”对方。
顾长卫和蒋雯丽,中间的风波传闻少吗?不少。张国立和邓婕,邓婕为了家庭放弃了多少事业,甚至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利,这在今天的价值观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他们依然在一起。这可能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纯白无瑕的“恩爱”,而是一种更复杂的、混杂着亲情、恩情、利益、习惯,还有那么一点点爱情的混合体。
这种关系,可能没那么“浪漫”,但它坚韧。就像一棵老树,看着不那么挺拔好看了,甚至有点歪歪扭扭,但它的根,已经死死地扎进了地里。风吹雨打,它晃,但它不倒。婚姻的本质,可能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灵魂伴侣,而是找到一个愿意跟你一起,凑合着、包容着、拉扯着,走完一生的“合伙人”。这个“合伙”,比爱情要复杂,也比爱情要长久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