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能打赢解放军吗?俄媒:两军差距巨大,除兵员其他全是劣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军那点家底,账面上看,美国手里握着886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11艘核动力航母,1300多架战斗机,数字确实唬人,可问题在于,这笔钱大头都花哪儿去了?一多半得填海外驻军的窟窿,还债养基地,真正投入新装备研发的经费增长有限,航母虽然多,可去年太平洋舰队公开的数据显示,能随时调到西太平洋执行任务的就3艘,其余的不是在船坞里大修,就是被派到中东欧洲救火去了。 兵力分散带来的麻烦远不止这些,美军现役132.8万人,听着不少,可这些人撒在全球几百个军事基地,平时维持运转就够呛,真要集中力量应对大规模冲突,能调动的实际兵力相当有限,解放军这边就不同了,203.5万现役部队全部集中在周边关键区域,去年环台岛演习的时候,驱逐舰护卫舰反潜机,48小时内编队就拉起来了,更厉害的是动员能力,退役军人72小时内就能归队,这种效率美军根本比不了。 装备维护上的麻烦更让人头疼,F-35隐身战机本来是美军的王牌,结果去年因为发动机故障,120架飞机直接停飞退出战备序列,福特号航母的遭遇更离谱,2017年就服役了,电磁弹射系统三天两头出毛病,拖到2023年才第一次实战部署,结果没扛两个月就撤回来了——关键零件供应跟不上,这些问题背后,暴露的是美国军工产业链的致命软肋,芯片加工靠台积电三星,稀土材料得进口,真到战时这条供应链一断,坏掉的装备连修都没法修,更别提造新的了。 中国在这方面占尽便宜,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战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到军舰用的特种钢材,再到导弹的制导芯片,全都能自己生产,去年珠海航展上,歼-20批量亮相,运油-20给歼-16空中加油,这些画面背后体现的就是完整产业链带来的底气——想造多少造多快,不用看任何人脸色。 打仗拼的是反应速度和打击效率,解放军火箭军某部队演练的数据挺说明问题,从接到指令到发射准备完毕,耗时比国外同类部队缩短了近三分之二,北斗导航系统定位精准还抗干扰,战术导弹指哪打哪,美军那边靠GPS,可这玩意儿在局部冲突里已经多次被干扰,信号一乱指令传输就慢,仗还怎么打? 武器装备的代际差距更明显,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覆盖两千到四千公里,实弹演练命中率超过95%,高超音速导弹走钱学森弹道,美军现有的反导系统压根儿拦不住,反观美军自己研发的高超音速武器,试射好几次都失败了,暗鹰导弹到2025年还没真正形成战斗力,射程才1700公里,跟东风系列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生产能力的差距更夸张,中国造船厂一年下水的军舰吨位,相当于整个法国海军的规模,052D型驱逐舰年产能达到4艘,歼-20战斗机的生产线已经扩展到3条,弹药储备足够支撑高强度作战需求,美军造一艘航母得耗上好几年,舰艇年产量被甩出几条街,打消耗战的话,中国这边一周就能补充一波装备,美军那边得等三年,根本耗不起,055型驱逐舰具备反舰防空反潜对陆打击的全方位能力,综合实力超过美军的阿利·伯克级,建造速度还比美军快一倍。 地理位置带来的优势更是没法复制,解放军在南海岛礁建起了综合保障基地,舰艇去那儿加油补给弹药,效率高得很,美军在西太平洋就靠横须贺和关岛那么几个基地,这些地方离前线近,真打起来很容易成为首轮打击目标,更要命的是,美军的补给线跨越整个太平洋,动辄上万公里,光维护这条线路的成本就高得离谱。 解放军构建的一体化作战体系已经成型,歼-20双座型配合空警-500预警机和运油-20加油机,形成覆盖数千公里的空中作战网络,南海东海部署的岸基导弹加上岛礁防空系统再加上水下无人潜航器,编织成一张立体防御网,让美军航母不敢靠近中国海岸两千公里范围,翼龙-3无人机能连续飞行40小时还能挂载导弹实施打击,价格只有美军死神无人机的三分之一,可以大规模列装。 美军过去靠装备领先一代来建立优势,现在这招不灵了,解放军这些年走的是非对称发展路线,专门盯着美军依赖航母、后勤分散、反导薄弱这些软肋,针对性地构建作战体系,福建舰装上了电磁弹射系统,能搭载歼-35隐身舰载机和空警-600预警机,8艘055型驱逐舰服役后形成的战斗力,让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传统优势正在转化为劣势。 现代战争打的不是单件武器性能,而是整个体系的较量,比的是工业产能、后勤保障、战略耐力,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都承认,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已经难以支撑一场持续性的大国冲突,在自家门口作战,背靠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高效的动员机制,这些优势叠加起来,胜负的天平早就倾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