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曹德旺与法国人谈合作,就在要签合同时,一位法国高管竟得意忘形地调侃中国人,现场哄堂大笑,曹德旺脸色突变,将合同摔在桌子上,连问4句话,之后全场雅雀无声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那天的谈判本来是顺风顺水的局面,前期几个月的准备已经把双方磨得差不多了,流程、数字、交付方式都确认过不止一遍,只等最后把名字落在合同上,福耀团队提早到场,谁都能感觉到这是关键一步,欧洲市场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国团队也到得整齐,衣着光鲜,礼节周到,气氛刚开始算得上和和气气,可越是这种时候,越容易露出人心深处的偏差,一句话从法方那边冒出来,看似轻飘,却像锋利的刺划破空气,那种语气不是善意,也不像玩笑,更像是把对方放在了低处,甚至带着一点理所当然。 当翻译将话的意思说出来后,会议室像被瞬间按下暂停键,空气一下变厚了,谁都意识到这不是一句随便糊弄过去的话,气氛的变化快得像突然断电,原本轻松的神情全都僵在半空。 曹德旺当时正翻着合同,那句话砸在耳朵里后,整个人的状态就变了,他把合同推回桌面中央,那一下不算大,却清清楚楚地告诉对方——这已经不是合同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他没有发火,却把矛头对准那句话背后的成见,他的思路很直白:不了解中国,不懂中国的努力,却用成见评判,这是合作里最不能出现的地方,他接连提出问题,不是为了争输赢,而是让对方明白,这种立场本身就站不住脚,那种逼人的沉默,反而让人更清醒。 现场一下子被压得透不过气,原本还笑得轻松的法国高管,此刻一个个脸色尴尬又发紧,那一瞬间,合同的意义、合作的前景,在中方这边都被摆到了尊严之后。 曹德旺选择起身离开,这举动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告诉对方,这种不尊重一旦出现,就不可能装作没听到,团队跟在他身后离场,会议室只留下法国团队一片沉默,没人敢碰桌上的合同,像突然意识到有些错误不是一句解释能糊弄过去的。 法方很快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他们来说,这份合作不是随手换一个伙伴就能解决的事情,十亿规模背后牵扯着资源、市场和未来的布局,那位说错话的高管当天就被撤下,第二天新的负责人带着诚意赶来道歉,表现得十分直接。 曹德旺没把这当成可以趁机讨便宜的机会,也没做任何戏剧化的要求,他看重的是一个明确的态度——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而不是谁仰着头、谁低着头,他要的是一个交代,一个保证,确保类似的轻慢不会再发生。 最终合同还是顺利推进,但方式已经不一样,新版本的条款里明确加入了尊重文化差异的内容,法方也承诺内部会加强相关培训,对他们来说,合作对象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能带来技术、效率和价值的伙伴。 这件事在欧洲的商圈里很快传开,不是因为场面多激烈,而是因为态度太鲜明,很多从前习惯用老眼光看中国企业的人开始意识到,时代早就变了,中国企业靠实力站稳脚跟,不需要低声下气,更不会为了订单牺牲原则。 福耀这些年走出去,从来不是靠讨好获得市场,而是靠技术、品质和稳得住的心气,海外谈判不是一次两次,每次遇到的难关各不相同,但底线从没变过,曹德旺常说,企业能走到哪一步,靠的是实力,也靠做人,越到国外越得记住自己是谁,不是为了争口气,而是为了不让努力白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