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98年,石光银种下的6万亩林场被纳入生态林场,禁止砍伐。这样一来,石光银手握

1998年,石光银种下的6万亩林场被纳入生态林场,禁止砍伐。这样一来,石光银手握几千万的资产不仅挣不到钱,每年还得倒贴几十万,就在他不知道咋办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石光银1952年出生在陕西定边县海子梁乡四达哈村,那地方挨着毛乌素沙漠南缘,从小风沙就闹腾得厉害。6岁时遇上沙尘暴,被风卷走几十里远,好在捡回一条命。这事让他从小就想治沙。1972年,20岁的他当了大队书记,带着村民在沙地上种树,花几年时间绿化了1.4万亩荒地,挡住了沙丘往村里推,庄稼地保住了。村民们农作物产量上去了,生活稳当些。他的做法在当地传开,周边人学着干。 1984年,国家推承包荒地政策,石光银卖掉家里的84只羊和1头骡子,凑钱承包3000亩沙地。他领队去狼窝沙,那儿夏天地表热到60多度,冬天冷到零下40度。先建800公里沙障,固定流沙。头一年树苗活了10%,第二年20%,第三年90%。治沙面积滚雪球般大,到1998年有6万亩。林木盖住沙丘,沙尘暴少了,榆林地区推广他的经验,带动乡镇参与。沙漠边缘变绿,经济跟上脚步。 1998年,国家搞天然林保护工程,把石光银的6万亩林场划成生态公益林,不准砍。林木值几千万,卖不了,每年雇人巡护、修枝、防火得花几十万。开始他靠银行贷款撑着,钱出去快,员工工资欠着,债权人上门讨债。家里东西卖光,房子抵押了。村里人走了一些,工作积极性掉下来,债务越堆越高,家庭开支都快扛不住。 就在这时,一个在外做生意的旧友回村,建议用林下地搞养殖和种植。石光银觉得靠谱,召集村民商量,去镇上贷到启动资金。在林间建畜棚,买牛羊养,还种红枣和土豆。第一年收成卖出去,回本了。村民一看有戏,加入进来,有人入股牲畜,有人帮销路。养殖上百头,种植千亩,收入盖过维护费。欠款慢慢还,工资发了,日子有起色。 几年后,石光银推建小型加工厂,把肉和蔬果加工卖到城里。村路宽了,沙漠成资源,支持当地经济。2008年,他儿子运树苗时车祸没了,他带孙子继续干。到2020年,治沙面积扩到25万亩,毛乌素沙漠沙丘全绿了,风沙没了影。 石光银这辈子就钻研治沙,从小经历风沙祸害,到带头绿化,再到政策变局后找新路子。其实治沙不光是种树,还得想办法让它养人。国家政策护林是好事,但基层得灵活应对。他从困境中摸索林下经济,证明生态和挣钱能并行。周边乡镇学他,沙漠变绿洲,大家日子好过。这事告诉人,坚持加创新,荒地也能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