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手脚冰凉补铁没用?中医:这是肾阳虚,不是缺血 天刚转凉,不少中老年朋友的手脚就跟

手脚冰凉补铁没用?中医:这是肾阳虚,不是缺血 天刚转凉,不少中老年朋友的手脚就跟揣了块冰似的,捂都捂不热。家里晚辈赶紧买来电解质铁、硫酸亚铁片,可吃了一两个月,手脚该凉还是凉,有的人甚至还便秘上火。手脚冰凉真的是缺血吗?其实很多人都补错了地方,中医临床中这类情况大多是肾阳虚在作祟,和缺铁根本不是一回事。 社区里的张阿姨就是典型例子,连续三年冬天靠暖水袋过活,指甲盖泛白,总觉得浑身没劲儿。女儿担心她缺铁性贫血,变着花样做猪肝、菠菜,还买了进口补铁剂。折腾半年后去医院查血常规,各项指标全正常,倒是中医号脉说她命门火衰,也就是肾阳虚。 要分清是缺血还是阳虚,得先看“配套症状”。缺铁性贫血的凉,往往伴着面色苍白、头晕耳鸣,爬两层楼就气喘吁吁,严重的指甲会变平变脆,像个小勺子。而肾阳虚的凉很有特点,下肢比上肢更凉,脚底板像踩在雪地里,晚上起夜次数多,腰杆也总觉得发沉发凉,精神头特别差。 别小看这“凉”,长期不管不顾可不是添件衣服就能解决的。阳气就像身体里的小火炉,肾阳不足就像炉子里的火快灭了,不仅四肢暖不起来,还会连累全身脏腑。女性可能月经推迟、痛经加重,男性容易腰膝酸软,时间长了关节也会跟着疼,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为什么大家总把阳虚当缺血?因为两者都有“虚”的表现,但根源完全不同。西医说的缺铁,是红细胞里的铁不够,没法运输氧气,属于“原料缺乏”;中医的肾阳虚,是推动身体产热的“动力不足”,就像汽车发动机没劲,再好的汽油也跑不快。补铁治不了动力不足,这就是为什么补了没效果的关键。 调肾阳虚得从“添柴助火”入手,饮食上可以多吃点温性食物。比如冬天炖羊肉汤时放两颗核桃,羊肉温肾,核桃补精,能帮着把阳气“固”住;平时嚼点黑芝麻、黑豆,黑色入肾,慢慢滋养比猛补更管用。但要记住,西瓜、梨这些寒性水果得少吃,免得浇灭体内仅有的火气。 穴位按摩是个不用花钱的好办法,关元穴和命门穴是温补肾阳的关键。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每天用手掌顺时针揉5分钟,能激发下焦阳气;命门穴在腰后正中间,晚上用热水袋敷10分钟,感觉暖意透进去就见效,特别适合怕冷的长辈。 如果手脚凉得厉害,影响到正常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点中成药。比如金匮肾气丸就很常用,它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针对肾阳虚引起的畏寒肢冷、小便不利特别对症。但千万别自己乱买壮阳药,不对症反而会耗伤肾精,适得其反。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很多人冬天爱穿紧身裤、厚袜子,反而影响血液循环,加重手脚凉。选宽松的棉袜,鞋子别太紧,让气血能顺畅流到脚尖,这和补阳气是相辅相成的。暖脚先暖肾,肾暖全身暖,这个道理比吃多少补品都管用。 说到底,手脚冰凉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不是小毛病但也别慌。先分清是缺血还是阳虚,别瞎补一通白花冤枉钱。记住,中老年人养生,讲究的是慢调细养,把肾阳补起来,这个冬天才能真正暖到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