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刚刚,省民政厅一纸公告:石桥镇、博望镇、湖阳镇、苍台镇、平氏镇、夏饷铺村、长秋村

刚刚,省民政厅一纸公告:石桥镇、博望镇、湖阳镇、苍台镇、平氏镇、夏饷铺村、长秋村——7个南阳人耳熟能详的老名字,正式列入“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此“更名即违法”!你可能不知道:这背后,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地名保卫战”。 我记得几年前,身边就总有人叨叨,说很多地方为了听着“高大上”,为了招商引资,就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名字给改了。什么“幸福路”、“发展大道”,听着是挺现代,但一扭头,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份证,名字换了,你跟他聊童年,他都接不上话。 这事儿不光是南阳有。之前看过一个报告,里面提到全国有很多地方都存在这个问题,有些地名,几千年历史,说没就没了。它不是拆一栋老房子,房子没了还能重建,地名这东西,它是在人心里的,在口口相传里的,断了,就真的很难再接上。 就像这次的博望镇,我一朋友就是那儿的,他说他们从小听着火烧博望坡的故事长大,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骄傲。你让他跟外地人介绍家乡,他不用说别的,就一句“诸葛亮火烧博望坡那地儿”,对方立马就“哦!”的一声,眼睛都亮了。这名字,就是个文化IP,自带流量。你要是给它改成个什么“新城开发区”,这股劲儿一下就没了。 也有人会说,时代要发展,名字也得跟上潮流。这种想法也能理解,毕竟大家都想日子过得好点。但这可能不是个二选一的问题。发展经济和保护文化,不一定非得是你死我活。就像欧洲很多小镇,几百年的名字没变过,石板路都磨光了,不也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游客去那儿,恰恰就是为了看那份原汁原味。 这次民政厅这个公告,挺好的。它不是说不让发展,而是给发展划了条线,提了个醒。告诉大家,有些东西,是咱们的根,不能随便动。它把一种模糊的乡愁,变成了一条明确的法规。这几个名字保住了,其实是保住了一段段能被触摸、能被讲述的历史。以后我们带孩子回老家,还能指着路牌跟他们说:“这地方叫苍台,几百年前就叫这名儿了”,而不是对着一个陌生的新名字,相对无言。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