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2岁的周培源爬到妻子的床边,用尽力气喊:我爱你 那个午后阳光斜照进病房,他扶着墙壁挪了整整十七分钟。九十二岁的膝盖在瓷砖上留下湿痕,像蜗牛爬过的银迹。护士要来搀扶,他固执地摇头,花白胡须微微颤抖。终于触到床沿时,他枯瘦的手掌覆上妻子浮肿的手背,三个字耗尽毕生柔情。 这对夫妻的早晨曾持续七十载。每天五点他拄着拐杖陪她在清华园散步,她总把馒头掰成小块喂麻雀。后来她卧床三年,他依然在床头柜摆两支牙刷。保姆要收走多余的那支,他急得用英语骂人,那是他们留学剑桥时的习惯。 最近他总翻看相册里穿旗袍的姑娘。1932年在巴黎火车站,她弄丢行李哭红眼睛,他掏空钱袋买下整个花摊安慰。那些红玫瑰后来压成标本,夹在婚礼请柬里变脆发黄。现在他对着氧气管呢喃"再买玫瑰",她却再也不会嗔怪浪费。 子女们轮流守夜时发现,父亲半夜总在叠纸船。医用手纸折成的小船堆满窗台,每只都写着"渡卿归"。母亲年轻时爱划船,在昆明湖落水被他救起,从此怕水又爱水。这些秘密随着失忆消失,只剩他固执地重复着古老仪式。 护工清理床头柜时找到未寄出的信。钢笔字迹歪斜写着"培源误卿六十年",涂改多次最后只剩"卿卿"二字。他们的金婚纪念照背后,藏着化疗时剪下的长发,用红绳系成同心结。这些信物在无菌病房里显得格外突兀,像走错时空的鸳鸯。 她走的那天清晨突然清醒片刻。手指在他眉间轻抚,哼起《茉莉花》的调子。那是他们订婚时留声机放的曲子,黑胶唱片早被岁月磨损。他俯身想说什么,却见她眼神已飘向窗外初绽的玉兰。 网友"时光慢递"评论:看到叠纸船那段泪崩,用一生证明爱不需要轰轰烈烈。来自"逆流的鱼"留言:在离婚率这么高的时代,这样的爱情像童话。"远山如黛"写道:最后那声告白等了六十年,原来深爱是藏在日常里的。 当爱情跨越世纪长河,当誓言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兑现,我们这个时代还相信白头偕老吗?在快餐式感情泛滥的今天,什么才能让相爱的人携手走到岁月的尽头?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相守一生的爱情故事?觉得在现代社会,怎样的感情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大家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