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国人民都在批斗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之时,新华社突然发了一组日本东京代代木公园的图片,这是什么意思?实在令人难以费解! 代代木公园不是普通的城市绿地。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是旧日本陆军的练兵场,一批又一批士兵从这儿换上军装,扛着枪踏上侵略亚洲的战场。 二战结束后,美军把这儿当成了"华盛顿高地"军营,星条旗一插就是好多年,成了日本战败被占的标志。 一直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这儿先做了奥运村,后来才改建成公园,1967年正式对公众开放,慢慢变成了现在这副满是生活气的模样。 作为唯一遭受过核爆的国家,日本一直把“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当国策,可高市早苗明着暗着要修改这原则,甚至想让美国把核武器部署到日本来。 防卫预算更是一年比一年高,2025年直接飙到8.7万亿日元,比上年涨了9.4%,创了战后新高。 这些钱大多砸在了远程导弹、攻击型无人机上,明摆着要抛弃“专守防卫”的老规矩,往军事扩张的路上跑。 更让人上火的是,她还公开扯涉台的歪话,说日本有可能武力介入台海,完全不管这种玩火的行为会把地区安全拖进多大的坑。 她这套玩火的把戏,不光咱们看着生气,日本国内早就骂声一片了。 前首相石破茂在电台里公开反对她,说她这不是强硬是冒险,完全违背了日本历代政府的立场;另一位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站出来,批评她说话没个准头,净挑事。 东京、京都的老百姓更是直接上街,举着“高市下台”的牌子抗议,骂她把钱都砸给军费,却砍了民生和医疗预算。 其实新华社发的这组照片,就是把两种画面摆到了一起:一边是高市早苗们在政治舞台上煽风点火,一边是代代木公园里普通人对安稳日子的珍惜。 这种反差比任何骂声都有力量,就像在问她,也问所有人:好不容易换来的和平,真要再扔回火药桶里吗? 咱们对这种“以静制动”的办法其实不陌生。当年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我们没光喊口号,而是拿出幸存者口述、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用铁证让谎言站不住脚。 这次新华社的做法异曲同工,不跟高市早苗玩“比谁声音大”的游戏,而是用照片把历史、现实和未来都摆了出来。 可能有人觉得,直接骂过去才解气,但我们比谁都清楚战争有多苦。高市早苗越想挑动对立,我们越得保持清醒。 这组照片就是要告诉全世界:中国人的愤怒,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是为了铭记侵略历史,不是对着日本民众;我们反对的是高市早苗的危险政策,不是那些向往安稳的普通人。 说到底,这组静悄悄的照片,是温柔的警告,也是真诚的呼吁。 它警告高市早苗们,历史车轮倒不了转,敢为军国主义招魂,早晚得被钉在耻辱柱上;它也呼吁所有热爱和平的人,得盯紧那些破坏稳定的人,一起守好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静图无声,却比千言万语都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