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出身弘农杨氏,四世太尉,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其才思敏捷,解“黄绢幼妇”之碑、答“门阔”“一合酥”之惑,虽显才智,却已触人主之忌。更关键者,他深度辅佐曹植,助其应对曹操考校,甚至揣测曹操问策意图“豫作答教”,此举已越过谋臣本分,直接干预储位之争。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临终前数月,以“交关诸侯”罪名诛杀杨修,实是为曹丕扫清障碍——既除曹植智囊,又震慑如杨氏这般盘根错节的世族势力。 故杨修之死,表面是才高招忌、卷入立嗣,实则是曹操为政权平稳过渡的冷酷布局。其“冤”在罪不至死;其“不冤”在身处权力漩涡核心,却未悟“露才扬己,君子所忌”之理,终成时代棋局中的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