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浙江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成就。

“十四五”期间,浙江民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倾力打造“暖心民政、亲清民生”服务品牌,交出民政事业发展“高分报表”。
第一个“五”兜牢民生保障五张网
为老年朋友健全养老服务“贴心网”
五年来,浙江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争取国家“两新”资金11.7亿元,用于20余万户家庭适老化改造,规模居全国首位。
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382万老年人办理惠老助老“爱心卡”,建成1.2万个老年助餐点,推出“时光不老·一路繁花”“科技助老游湖山”等226项消费季活动,并已试点发放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1.6亿元。
为困难群众织牢社会救助“暖心网”
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认定各类救助对象70.9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190元/月,位居全国省区首位。
发展服务类救助,实现县级“助联体”全覆盖,探索打造“民生服务综合体”,创新“民生大篷车”等移动服务模式。
为困境儿童完善福利保障“安心网”
建立健全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8.2万名困境儿童纳入保障,孤儿月均生活标准居全国前列,未成年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
为残障人士优化助残服务“爱心网”
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发放146亿元,惠及127万人次。开展“精康融合行动”,提供各类综合服务25.8万人次。
为水库移民铺好政策帮扶“知心网”
累计投入水库移民资金121亿元,实施扶持项目1.3万个,带动水库移民收入持续增长。
第二个“五”办好惠民便民五件事
婚姻登记更加方便快捷
率先试点婚姻登记“全省通办”,相关做法全国推广,首张“全国通办”结婚证书落地浙江。全省4A级以上县级婚姻登记机关达80%,在舟山花鸟岛、杭州西溪湿地等公园、景区打造了一批网红婚姻登记机关。
殡葬服务更为优化高效
全省90个县(市、区)实现6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全覆盖。优化完善群众身后“一件事”高效办理。有效落实生态安葬等工作,移风易俗渐入人心。
社会组织更具发展活力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深化登记管理规范化建设,社会组织登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有力服务社会治理。培育科技创新等品牌社会组织492家。有公益温度
慈善事业更有公益温度
目前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2343家、慈善信托备案资金25.9亿元,均居全国首位。公开募捐项目达5500多个,累计捐赠超610亿元。福彩公益金筹集居全国第二。这些善款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生活、支持了山区海岛建设。
地名管理更显科学便民
设置地名标志3万个,命名新地名6000多处,安装楼门牌200万块,为群众出行、购物“一点定位,一图畅游”提供信息支撑。发挥地名地理标识功能,为乡村振兴畅通“邮路、资源路、产业路”。
此外,浙江坚持改革创新、科技赋能,以民政大脑为核心,迭代升级“数字民政2.0”,建成“浙里康养”“浙有众扶”“浙里护苗”等应用系统,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服务对象全纳入,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民政服务。
面向“十五五”,浙江将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省域样板底色更亮、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