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年会在开封召开,学者韩鹏应邀以《认定开封为河洛文化发源地的重要依据》为题发表主题演讲,系统论证了开封作为河洛文化发源地的重要地位。这一研究成果突破了以往以洛阳平原为河洛文化核心区的传统认知,为追溯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
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文化”,河洛文化是黄河文明的核心,以河图洛书为符号标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根源性与传承性。传统观念中,学界普遍将洛阳平原视为河洛地区的核心区域。然而,随着近年来对古籍文献与考古材料的深入解读,开封在河洛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逐渐浮现。开封古都学会副会长韩鹏长期深耕该领域,通过考古关联、文献考证与历法科学分析,形成了系统的论证体系。韩鹏在演讲中指出,黄河下游的“九河”分流区域,即今郑州至开封一带,是河图、洛书传说发生的原始地理环境。
演讲中,韩鹏从历法体系、氏族分布等角度展开多维度论证。他指出,伏羲依据河图洛书所制定的九州划分,其地理中心位于黄河下游的“四海环绕”区域,即今开封一带。而羲和氏在此创制中国最早历法《夏小正》,杞县鹿台岗遗址作为夏代天文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佐证了该地区在早期天文学与历法制定中的核心地位。
在文化符号方面,韩鹏强调,河图与洛书分别代表阴阳、天地、火水等对立统一概念,其出土地理位置与开封周边的汴河、济水等水系高度契合。此外,上古时期洛水不仅流经洛阳,亦存在于开封周边的荥阳地区,进一步强化了开封在“河洛”体系中的地理合法性。
考古发现进一步提供了实物支撑,开封州桥遗址出土的宋代“龙马神兽”石雕,被认为是伏羲河图文化的传承,印证了汴河与上古龙马传说的渊源。韩鹏的研究已通过《神州开封》等专著系统呈现,其“郑州—开封区域为河图洛书发源地”的观点在多个学术会议上引发讨论,被河南省历史学会等机构纳入重要学术议题。
值得关注的是,《认定开封为河洛文化发源地的重要依据》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术机构的高度重视——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在会议名额已确定的情况下,专门为开封增补了参会名额,体现了对这一新研究方向的支持。
据了解,此次年会的召开与学术成果的发布,为河洛文化研究开辟了新视角。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开封文化根脉与河洛文化具有显著的同构性,二者在历史进程中的耦合与互动,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叙事,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