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的“缺”这50万吨泰国大米吗?很多人以为这是一次“常规采购”,错了!真相是,这是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首次访华”的“政治献礼”,而北京则用“钢铁订单”完成了“政治回礼”。 2025年11月13日到17日,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带着王后素提达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泰建交50年来泰国在位国王头一次来中国,也是哇集拉隆功登基后把中国当成正式访问的第一个大国。外交部直接说,这充分体现双方对中泰关系的高度重视。访问期间,中国规格拉满。泰国那边也把这趟访问当成大事,国王选在中国作为首访大国,本身就说明中泰现在走得近。 访问第二天,11月14日,阿努廷(泰国总理兼内政部长)直接在自己的脸书上发帖,说中国领导人当着国王的面明确表示要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这帖一发,泰国媒体全炸了锅。阿努廷是国王访华代表团的名誉随行部长,他发的消息基本就是现场直击。50万吨不是小数字,包括之前合同里没完全交付的28万吨,加上新加的,总量就到这个数。泰国对外贸易厅厅长后来确认,中国政府原则上同意,但还要正式确认函才能谈细节交付。整个过程是通过政府对政府(G2G)模式走的,不是普通企业间贸易。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中国粮食不够吃了?别闹,中国稻谷产量常年2亿吨以上,自给率100%出头,大米进口一年也就几百万吨,50万吨对我们来说就是调剂高端市场,泰国香米口感好,消费者喜欢而已。泰国那边却把这当成救命稻草。泰国大米库存堆得老高,全球米价波动大,泰国农民卖不出去,价格低迷。国王访华刚结束,泰国就开国家稻米政策会议,阿努廷亲自主持,宣布新计划吸纳300万吨库存稻谷,给农民补贴存仓库,还把全年出口目标提到750万吨。这50万吨订单直接帮泰国消化库存,拉高国内米价,对泰国农民是实打实的利好。 这笔订单时间点卡得太准了,正好国王访华期间敲定,泰国媒体直接说这是对中国采购意向的积极信号。中国说,中泰像一家人,过去50年互相帮衬,未来要共建命运共同体。国王那边也说很高兴来中国访问。50万吨大米就是泰国用实际行动回应“中泰一家亲”,中国这边用大单子稳住泰国农业,顺便丰富自己市场。访问里还谈了不少合作,电动汽车、清洁能源、基础设施这些,中国企业在泰国投了不少厂,泰国也需要中国订单拉动经济。 网上有人说这是“政治献礼”和“经济回礼”,其实说白了就是高层互访带来的贸易红利。泰国国王很少出国正式访问,这次选中国,本身就给中泰关系加分。中国连续多年是泰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上千亿美元,泰国对华出口水果、橡胶、大米这些农产品,中国给泰国投资高铁、汽车厂。50万吨大米订单不是孤立的,以前中泰就有过类似政府间大米协议,这次规模大点,时机巧点而已。 钢铁订单这块,网上传得有点夸张。官方报道里没直接说用钢铁换大米,但访问期间两国肯定谈了基础设施合作,中国高铁、钢铁企业一直在泰国拿项目,泰国需要钢材建铁路、工厂。中国采购大米的同时,推动泰国钢铁企业多接订单,这属于正常贸易互补。泰国出口大米,中国出口钢材、设备、技术,大家各取所需。访问后泰国政府要求各部门加快落实跟中国的协议,贸易额还会继续涨。 中国真缺这50万吨吗?压根不缺。中国粮食储备充足,进口大米主要是多样化来源,防风险,顺便满足高端需求。泰国茉莉香米在超市卖得贵,但很多人就爱这个味。采购这批米,还能帮泰国稳住农民收入,避免他们米卖不出去闹事。中泰关系现在正热乎,RCEP框架下关税低,物流快,中泰铁路一通,泰国米运中国更快。这次国王访华,把政治互信转化成经济实惠,双方都赚。 泰国已经开始准备交付,第一批米可能走中泰铁路测试线。中国企业跟泰国谈细节,分批运。泰国米价反弹了点,农民松口气。国王回国后,继续在德国住他的别墅,王室基金会搞扶贫,中国分享经验。中泰在东盟里协调多,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这趟访问就是个新起点,贸易合作更实打实。中国碗里米多的是,但多买点泰国米,帮兄弟一把,大家日子都好过,这买卖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