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79 年,战士黄干宗被两名越南女兵活捉,他本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没想到

1979 年,战士黄干宗被两名越南女兵活捉,他本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没想到两名女兵看着他双眼发光,异口同声道:“我们要你当老公!” 黄干宗实际出生于广西龙州县的穷山村,小学没读完就跟着父母种地,练就了一副强健体力。 村子紧邻越南边境,儿时他常随大人跨界赶集,彼时中越民众往来和睦,彼此没有隔阂。 1978 年边境局势紧张,越军频繁越境滋扰,村民生活不得安宁,19 岁的他主动报名加入支前民兵,想着为家乡出点力。 他所在的民工队主要负责向前线运送物资,身上仅配一把老旧步枪用于防身。 1979 年 2 月的一个夜晚,运输队在越南境内遭遇越军突袭,枪声四起中,黄干宗跌进路边草丛,与队伍失去联系。 等枪声渐歇,他抬头便看见两个端着枪的越南女兵,正是黎氏萍和阮氏英。 这两名女兵当时二十出头,部队在战乱中被打散,家乡已被战火摧毁,家中男丁大多战死,她们不敢返回营地,只能躲进深山求生。 她们发现黄干宗年轻健壮,便将他打晕后带往隐蔽山洞,没有伤害他的意思。 黄干宗醒来后得知她们的要求,坚决反抗,头三个月里两次尝试逃跑,都被熟悉地形的女兵追回。 热带雨林遍布毒蛇沼泽,光着脚的他根本跑不远,每次被抓回都会遭到打骂,但女兵们也会给他疗伤、递上食物。 黎氏萍会说几句中文,告诉黄干宗:“我们不会杀你,这里没男人,你得留下帮我们干活。 ” 他渐渐明白,这两个女兵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在乱世中把他当成了生存的依靠。 三人最终在深山里用竹子搭建了一间草屋,形成了特殊的共生关系。 黄干宗负责砍树打猎,黎氏萍和阮氏英则种地采药,山里物资匮乏,顿顿都是没盐没油的野菜汤,日子过得格外清苦。 彼此语言不通,就靠手势和简单词汇交流,慢慢磨合出一种奇怪的默契。 1982 年,黎氏萍生下一个男孩,1984 年阮氏英又添了个女儿,孩子的出生让这个特殊的 “家庭” 多了几分烟火气。 黄干宗抱着襁褓中的孩子,看着女兵们脸上的笑容,内心满是迷茫,却也渐渐习惯了 “孩子爹” 的身份。 在与世隔绝的山林里,他忘了山外的世界,忘了归乡的路,只是日复一日地为生计奔波。 1991 年秋天,一次去河边打水时,黄干宗在草丛里发现了一个印着 “青岛啤酒” 的玻璃瓶。 褪色的中文标签上,“中国” 两个字格外刺眼,瞬间唤醒了他深埋心底的思乡之情。 他攥着瓶子蹲在河边落泪,想起了家中的父母和村口的老槐树,逃跑的念头再次强烈起来。 他没有声张,趁着两名女兵上山采药的间隙,简单收拾了几件衣物,留下一张写着 “我想家了” 的字条,悄悄钻进了密林。 他凭着模糊的记忆辨认方向,饿了啃野果,渴了喝溪水,脚底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结疤。 整整三天三夜的跋涉后,他终于看到了边境小镇的灯光,瘫倒在地时,嘴里反复念叨着 “回家了”。 回到家乡的黄干宗,发现父母已是满头白发,妹妹早已嫁人成家。 乡亲们围着他问东问西,有人同情他的遭遇,也有人说些闲话,但更多人理解他这些年的不易。 他没有再组建家庭,用仅有的积蓄开了一间小杂货铺,卖些烟酒日用品,日子过得平淡安稳。 他从不主动提及深山里的十三年,有人问起,也只是轻描淡写几句,说那两个女人对他不算坏,生了孩子后也算一家人。 他随身藏着一张黎氏萍和两个孩子的合影,那是逃跑前偷偷收好的念想。 后来他曾试着回到边境寻找妻儿的下落,却发现当年的草屋早已被风雨冲毁,山林里再也找不到一丝痕迹。 随着中越关系缓和,边境往来日益频繁,黄干宗也想过办理手续接孩子回国,但跨国亲属团聚的流程繁杂,加上缺乏明确的身份证明,最终没能实现。 他的晚年生活过得十分简朴,每天守着小卖部,闲暇时就坐在门口发呆,偶尔会对着南方凝望许久。 村民们说,他夜里常会在梦中喊越南话,醒来后就坐在床边抽闷烟,手里攥着那个早已磨得发亮的青岛啤酒瓶。 2015 年,黄干宗在睡梦中离世,享年 56 岁,终身未娶。 他临终前,枕头底下还藏着那个啤酒瓶和那张泛黄的合影,成为他跨越边境与岁月的最后牵挂。 这段被战争裹挟的特殊经历,成了他一生无法磨灭的印记。 有人感慨他的无奈,有人理解他的选择,更多人从他的故事里,看到了战争对普通人命运的残酷影响。 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只有日复一日的挣扎与坚守,黄干宗用一生,书写了一段乱世中的特殊人生,也让后人读懂了和平的珍贵与人性的复杂。 信源:帅也有错?他被2名越军女兵劫走当“压寨丈夫”,回国后掩面哭泣-迷彩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