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蓝田多措并举筑牢秦岭生态屏障

蓝田县公安局民警在非法穿越多发区域加大巡逻力度。郭喆摄

近日,陕西省蓝田县公安局汤峪派出所民警在常态化巡查中,敏锐地发现一名游客正试图绕行防护设施进入秦岭保护林区。经过民警半小时的法治教育,该游客主动放弃原定计划,并郑重签署了《生态保护承诺书》。这一幕,正是蓝田县公安局守护秦岭生态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蓝田县公安局以“守山有责、护绿尽责”的理念,织就了一张保护秦岭生态的立体防护网,持续着一场力度与温度并存的生态守护行动。

秦岭,是横亘华夏腹地的生态脊梁,也是维系我国生态平衡的关键屏障。近年来,蓝田县公安局辖区内非法穿越秦岭行为屡禁不止,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对脆弱山地生态造成破坏。蓝田县公安局组织民警在辖区秦岭脉络常态化开展地毯式排查,踏遍隐蔽林间小径,细查每一处通行痕迹。在部分山林交界地带,民警发现因过往踩踏形成的临时路径存在成为非法入口的隐患。对此,民警标注薄弱点位,架设钢丝网,守护草木安宁,筑牢生态屏障。同时,蓝田县公安局联动相关部门在秦岭绿植保护区周边推进电子围栏安装,并在林间醒目处设立警示标识,有力震慑非法穿越行为。为使排查成果转化为长效守护力量,蓝田县公安局通过多部门会商,组建7支由公安、林业、水利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巡查队。巡查队员通过徒步踏查、无人机巡查以及守在主要入口设临时检查点,将非法穿越风险拦在山外。科技与人力的交织,让联合巡查既有“全覆盖、无死角”的广度,也有“察细微、早防范”的精度。此外,蓝田公安定期组织召开秦岭生态保护专题会议,精准研判登山穿越活动易发区域,并通过“信息互通、线索共排、联合管控”工作机制,实现对生态核心区域人员活动的动态掌握。

“山里岔路多,天气变化快,擅自进山非常危险!”10月2日,蓝田县公安局前卫派出所民警曹晨辉用当地方言,以拉家常的亲切方式,向秦岭周边村民生动剖析非法穿越的危害,发动他们共同防范非法穿越行为。民警们结合真实案例,深入阐释秦岭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特点,说明擅自穿越易引发迷路、失联等安全风险,详细解读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在活动现场向村民发放《秦岭生态保护与安全出行指南》,鼓励大家争做“秦岭生态安全宣传员”和“信息收集员”。村民们告诉民警:“以后要是看到有陌生人想偷偷进山,我们一定主动劝阻,快速报告。”

蓝田县公安局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生态宣讲。在线上,他们借公安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创新形式讲述秦岭生态故事与非法穿越危害案例,让“守护秦岭就是守护家园”的理念随着指尖走进千家万户;在线下,民警携手网格员、村干部,带着宣传横幅走进村落,组建“入户宣传队”,用通俗语言解读生态保护意义,用真实案例讲述非法穿越对草木、生灵的伤害。在巡查过程中,民警结合近期救援案例,向游客耐心讲解保护区生态价值,详细说明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法穿越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成为秦岭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