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快讯!快讯! 中国和蒙古国谈妥了! 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和蒙古国总理

快讯!快讯! 中国和蒙古国谈妥了! 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和蒙古国总理赞登沙特尔在莫斯科的会面,可不是走个过场,这场握手直接搅动了东北亚的地缘棋局。 蒙古国一直在推行“第三邻国”战略,现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向中国递来了橄榄枝。这不是简单的外交寒暄,更像是命运转盘上的一次关键押注。蒙古国这步棋下得漂亮,背后有着满满的现实考量。 蒙古国的经济身板其实不结实,资源倒是不少,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出路。 过去几年,“第三邻国”战略在蒙古国政坛被说得天花乱坠,什么拉拢美国、日本、印度,结果承诺满天飞,落地却是寥寥无几。 2019年那阵,扎门乌德口岸因相关问题,蒙古的煤炭生意眼睁睁损失了一大截。 再看看2025年头十个月的数据,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蒙古对华出口额达106.34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比重较高,这种依赖不是一朝一夕的。 美国的贸易额连中国的零头都够不上,蒙古国心里门儿清,谁才是真正的经济靠山。美国说要搞基建,结果连影子都没见着,倒是中国的铁路和公路早就修到了家门口。 更现实的是,这回两国推进的合作不是纸上谈兵。中蒙合作的嘎顺苏海图-甘其毛都口岸铁路等项目投用后,蒙古煤炭出口效率大幅提升,该铁路采用1435毫米国际标准轨距,运输成本显著降低,长期来看经济效益可观。 蒙古国这回没再跟以前似的犹犹豫豫,干脆利落和中国推进合作。这种务实合作,不光让蒙古国的经济喘了口气,也让东北亚的资源流向有了大变样。 不过,眼下的合作远不止卖煤那么简单。中蒙之间的纽带已经从资源贸易扩展到了基建、能源、生态、科技等全方位。 中蒙合作的铁路项目规划投资约14亿美元,作为蒙古“三纵一横”铁路网关键部分,及相关跨境铁路规划,加上能源领域合作,等于为蒙古国经济装上了引擎。过去蒙古国的基础设施就像老旧拖拉机,现在有了中国的加持,分分钟提速。 生态方面,蒙古国南戈壁省的梭梭林种植等合作项目成为两国环保合作的积极探索。 中国治沙团队带着技术和经验,与蒙古国开展治沙合作,相关成果不仅守护了当地生态,也对减少沙尘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两国在环保上的共同努力,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态改善的成效,谁说国际合作就只能谈利益,不谈生态? 科技发展也没落下。华为参与的5G网络已覆盖蒙古人口密集区域,乌兰巴托的智慧城市系统建设取得进展,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缓解。 中国通过相关合作提供支持,助力蒙古国发展。这比起西方国家那些苛刻的合作条款,确实显得厚道多了。蒙古国从中尝到了甜头,也明白了和中国合作才是真正的共赢。 其实,中蒙关系的深化不只是两国的事儿,这股“涟漪”已经影响到了更大的格局。蒙古国大规模出口煤炭,对澳大利亚等传统煤炭出口国的市场份额形成一定影响。 行业分析认为,随着中蒙煤炭贸易规模扩大,全球动力煤市场贸易格局可能出现调整,谁能想到蒙古国成了重要影响因素。 地缘政治上,蒙古国这次明显有了新动作。202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派分队赴蒙参加“可汗探索-2025”多国维和演习,这是中国继2014年后再次派分队参与该演习,体现了中蒙军事交流的深化。 蒙古国与中国在防务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这些细节说明蒙古国的安全合作政策更趋多元。 日本、印度这些国家尝试插手蒙古国事务,结果发现话语权越来越小,在部分合作领域进展有限。东盟国家对中蒙合作反应各异,这背后反映的是国际力量对比在悄然生变。 多边平台上,中方推动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增资,蒙古国作为观察员国有望从中受益。 这种区域合作的中心正在向中国倾斜,蒙古国顺势而为,搭上了快车道。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区域协作显得更有黏性,也更实际。 蒙古国这次的选择,说白了就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作为一个被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家,只有把发展放在首位,才能走得更稳。 和沙特等资源型国家比起来,蒙古国通过深化中蒙合作,丰富了合作伙伴体系,努力避免单一经济结构的“资源诅咒”。 中国和蒙古国谈妥了,这事带来的启示其实很简单:在国家交往这张大棋盘上,谁能基于互补优势搞务实合作,谁就能赢得主动权。空头支票永远不如实打实的合作靠谱,这才是地缘博弈里的真道理。 参考资料:李强会见蒙古国总理赞登沙特尔 2025-11-19 01:38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