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最近韩国高考圈出了个大新闻直接刷爆热搜,298名考生明明分数达标眼看就能踏进首尔

最近韩国高考圈出了个大新闻直接刷爆热搜,298名考生明明分数达标眼看就能踏进首尔大学、延世大学这些顶尖名校,结果全被校方一口拒绝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罪魁祸首就是他们年少时留下的校园霸凌记录。   这可不是校方临时起意,去年一年就有397名考生因为有霸凌劣迹被盯上,要么被直接拒收,要么惨遭减分,最后298人彻底与大学无缘。   韩国《中央日报》引用国会教育委员会的数据说得很清楚,这298名考生的档案里都记着霸凌的事儿,招生审核的时候要么被直接拒收,要么因为霸凌记录被减分,排名掉下去就落榜了。   其中启明大学拒的人最多,有38个,首尔大学、延世大学这些常年排在韩国高校前头的名校,也都拒收过有霸凌记录的考生。   有人可能觉得学校做得太狠,不就是小时候犯的错吗?持这种想法的人,显然没看清韩国校园霸凌问题有多严重。   韩国教育部去年发的调查数据显示,该国中小学生里遭过校园暴力的比例已经到了2.5%,这是2013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高数。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比例从2020年的0.9%开始,已经连续五年往上涨。这些暴力事件里,语言暴力占39%,一群人欺负一个占16.4%,动手打人占14.6%,甚至有6%的受访者说自己遭过性骚扰或者性侵犯。   更让人难受的是施暴者的想法,超过30%承认自己欺负过同学的学生说,动手就是“开个玩笑,没别的原因”。施暴者这种对他人痛苦的漠视,正是韩国社会对校园霸凌态度越来越强硬的根源。   以前有些考生凭着高分,把霸凌的事儿盖过去,顺顺利利进了名校,可被欺负的学生却可能因为长期心理创伤,要么转学、要么退学,甚至患上严重的心理病。这种不公,早就让韩国社会憋了一肚子火。   这298名考生被拒,绝非学校一时冲动,而是韩国教育体系长期整治校园霸凌的必然结果。韩国早就定下了一套成型的校园暴力处分规则,按情节轻重分成1到9个等级,其中6级及以上的处分必须写进学生档案,跟着学生走,就算后来转学、退学,毕业之后这笔账照样能查到。   去年招生的时候,多数学校从4级处分就开始减分,8级、9级这种严重的霸凌行为,直接就把考生挡在门外。   庆北大学的打分细则就很能说明问题,这所学校从2024学年开始,就把校园暴力处分算进录取分数里。要是当年只做了书面道歉或者被要求不能接触受害者,录取时就扣10分;被安排校内或社会服务的,扣50分;停课或者换班级的,扣100分;转学、退学这种处分,直接扣150分。   韩国高考录取本来就挤破头,这么一扣,高分考生的优势直接没了,更别说高等级处分直接拒收了。   但韩国教育部特意留了悔改的机会,要是霸凌情节轻,或者后来确实改好了,参加心理辅导、做够公益服务之后,就能申请封存霸凌记录,给真心认错的学生留了条路。   这种设计既守住了道德底线,又没丢了教育的救赎劲儿,让这套制度不光有力度,还有温度。   从2026学年开始,韩国所有大学招生时都得查考生的校园霸凌记录,师范类学校卡得更严。   京仁教育大学、釜山教育大学等10所国立教育大学已经明说,从明年起,只要有校园霸凌记录,不管情节轻重,都直接取消录取资格。这种全面收紧的趋势,背后是韩国社会风气的大变化——以前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打闹正常”,现在变成“犯了错就得担责任”。   用霸凌记录卡高考录取,其实是韩国整治霸凌全链条里的一环。韩国早就施行了《职场霸凌禁止法》,把职场里的权力压迫、逼员工应酬这些事明确定义成霸凌,严令禁止。   从校园到职场,一管到底,就是要明确告诉所有人:欺负人的事不会随着时间过去就算了,施暴者早晚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而且职场霸凌的整治同样严峻,韩国“Gabjil 119”组织今年二季度调查了1000名上班族,305名受访者说自己遭过职场霸凌,其中只有12.1%敢向公司或工会举报,举报的人里还有40%事后遭到不公对待,这更凸显了从校园源头治理霸凌的必要性。   298名考生落榜,给全韩国的年轻人上了堂实打实的道德课。首尔大学招生办有位官员接受采访时说,高校培养的是将来要走进社会各个领域的人,学术能力当然重要,但懂得尊重他人、敬畏生命的基本品行,才是更核心的要求。   要是一个学生仗着分数高就不把别人的尊严当回事,就算进了名校,将来在职场或者社会上,也可能再犯欺负人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