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21日前往G20峰会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做了一个看似温和的姿态,表示将全面推进与中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大方向,称“这样的想法没有任何变化”。但与此同时,她仍无收回之前关于“存亡危机事态”国会答辩的意思,她的最新说法是:“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怎样的事态属于(存亡危机事态),结合实际发生事态的个别具体情况,政府将对全部情报进行综合判断。” G20 峰会本就是各国高层沟通的重要场合,高市早苗这时候放话提 “战略互惠”,明面上是想释放缓和信号,暗地里恐怕是想在峰会上争取点主动。 之前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被推迟,中方又搬出了 “敌国条款”,日本在外交上已经有些被动,要是能借着 G20 找补点颜面,对她国内的支持率也有好处。 可她忘了,中方最在意的从来不是几句漂亮话。 之前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把台湾问题和日本 “存亡危机” 挂钩,这话一出,中方立马就有了反制动作。 现在她只提战略互惠,却对关键的争议言论避而不答,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根本骗不了人。 更耐人寻味的是她那句 “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这话听起来模棱两可,实际上是在给自己留后路。万一以后再想在敏感问题上做文章,她就能拿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借口,继续打擦边球。 这种话术,既想稳住中方,又不想放弃之前的强硬立场,算盘打得倒是精。 可现实根本不给他留余地。中方早就把话挑明了,要发展关系可以,但必须恪守四个政治文件,收回错误言论。 之前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不止一次提到 “行动比语言更重要”,意思很明确:光说不做没用,拿出实际行动来才是真的。 日本国内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支持高市早苗的右翼势力觉得她 “没软下来”,还算强硬;可水产、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却急坏了。 之前中方发布的旅游提醒已经让旅游业损失惨重,要是因为高市早苗的态度再引发新的反制,他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有水产商在采访里直接说:“别再搞话术了,赶紧解决问题才是真的。” 其实高市早苗的处境早就很尴尬了。 她想靠强硬姿态拉拢右翼选票,又怕真的和中方闹僵,影响日本的经济利益。这种左右摇摆的心态,反映在外交上就是一会儿放狠话,一会儿又说要推进合作。 可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只会让中方更不信任,也让日本在国际上的形象受损。 再看 G20 峰会的大环境,各国更关注的是经济合作、气候变化这些实际议题。 高市早苗要是还抱着 “一边喊合作,一边不认错” 的态度,恐怕很难在峰会上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现在大家都想务实发展,没人愿意为了日本的小算盘,得罪中国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方这边也早有准备。 就在高市早苗接受采访的同一天,中国驻日大使馆再次强调,中日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核心利益。言下之意很清楚,要是高市早苗继续在敏感问题上含糊其辞,中日关系就很难真正缓和。 之前中方的反制措施已经让日本尝到了苦头,要是情况没有改善,后续的动作恐怕会更硬。 高市早苗或许没意识到,她这种 “既要又要” 的想法根本不现实。 想靠几句温和的表态蒙混过关,却不解决根本问题,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 中日关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不是靠话术就能糊弄过去的,只有拿出诚意,真正收回错误言论,才能为关系缓和创造可能。 这次 G20 峰会,或许会成为检验高市早苗真实意图的试金石。要是她还抱着侥幸心理,继续玩文字游戏,那中日关系的路只会越走越窄。毕竟中方已经亮明了底线,再往前一步,后果就得日本自己承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