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非遗传承跨界赋能

“跨界,‘跨’好了,真的是一种传承新路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马氏相声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马六甲话音落下,一段关于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在现场引发共鸣。昨日,“西岸非遗行——非遗焕新·青春同行”主题活动在西岸非遗体验馆举行,“西岸非遗体验馆文化传承创新实践基地”正式揭牌。

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向聘任”开启了校地合作的新篇章。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聘请马六甲、孙肖炜担任“课外非遗传承辅导员”,将匠人匠心引入校园教育体系;与此同时,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为天津财经大学“津门故里话非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授予“西岸非遗青春推荐官”称号,激励青年担当文化传播使者。

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世隽向记者描绘了非遗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蓝图:“我们将以西岸非遗体验馆为平台,通过建立‘大师课堂’、扶持高校非遗社团、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等系列举措,打造持续发展的非遗传承生态系统。让大学生在动手创作中亲近非遗、在志愿服务中传播非遗,是我们未来的重要方向。”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生代表崔语格表示:“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我们青年学子积极响应,让非遗‘火热起来’。”

“如今,大学校园里几乎都有相声社团,而且活动踊跃。”马六甲表示,“艺术的生机在于推陈出新。大学生具备文化底蕴,他们的创作既能丰富校园文化,更可能为传统艺术注入新鲜血液。”

活动当天,马六甲以《百年传薪火一脉承匠心》为题,娓娓道来马氏相声的艺术历程与守正创新的思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肖氏剪布的从业者孙肖炜,指导学生将曲艺的神韵转化为剪布的艺术造型,让“说学逗唱”的韵律在“刀剪生花”间定格。

谈及活动中相声与剪布技艺的跨界尝试,马六甲以父亲马志明与京剧名家王珮瑜在2008年合作的《乌盆记》为例,“那是一次曲艺界与京剧界的成功跨界合作,效果非常好。这种形式为传统文化的‘焕新’提供了一种思路——通过跨界融合,将经典艺术以全新面貌呈现给新一代观众。”在他看来,非遗跨界融合大有可为。

“这样的跨界让我真切体会到‘双向赋能’的深意。”孙肖炜欣喜地说,“学生们将相声演员的生动表情融入剪布图案,为传统手艺开辟了全新的创作视野。期待这个平台持续发展,让青春的创造力为古老技艺注入不竭的活力。”

当天,河西区文化馆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河西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设计系列化、进阶式的活动体系,构建非遗传承生态,让青年在津派文化的沃土中深耕不辍,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灵深处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