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大庆油田预言者的绝笔十个字道尽一代学者~ 1966年8月14日清晨,北京百万庄的

大庆油田预言者的绝笔十个字道尽一代学者~ 1966年8月14日清晨,北京百万庄的住宅里,68岁的谢家荣安静躺卧,身旁是空空的安眠药瓶。妻子推开房门,桌上那张字条瞬间让她崩溃——“侬妹,我先走了,望你保重”,十个工整字迹,藏着地质泰斗最后的温柔与绝望。 这位写下绝笔的老人,曾凭毕生之力改写中国“贫油国”命运。1897年出生于上海普通家庭的他,16岁踏入地质领域,是中国地质界“十八罗汉”之一。19岁赴美深造,22岁获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后,毫不犹豫放弃优渥条件回国,怀揣“矿产救国”理想。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安徽八公山凭一块砂岩预判大型煤田,甘肃白银厂锁定铜矿资源,更在1921年就开展中国最早石油勘查,1938年发现玉门油田,用事实击碎“中国贫油”谬论。1940年代,他大胆提出松辽、华北平原的找油潜力,为大庆油田发现筑牢理论根基。作为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双院士,他开创矿床学、煤岩学等多个学科,留下400多篇论著,被业内誉为“李四光之后的地质学界巨星”。 可这样一位把一生献给科学的学者,却没能躲过特殊年代的风暴。1966年8月,地质科学院的老专家遭集中批斗,年近七旬、行动不便的谢家荣,因下跪稍慢就遭粗暴对待,珍贵图册被焚、手稿遭损毁。尊严被彻底践踏后,他选择了沉默离开。更令人痛心的是,妻子吴镜侬不久后也留下“我去追赶你的父亲”的遗言,追随他而去。 改革开放后,迟到的公正终于到来。他的“陆相生油”理论被证实价值非凡,找油预言成为地质传奇。如今大庆油田展览馆里,他的成果被陈列在显要位置,上海有条街道以他命名,纪念馆中他采集的岩石标本,仍在滋养新一代地质人。 每年清明,总有地质工作者自发前往他的墓前,献上各地矿石标本——这是他们独有的纪念。那些沉默的石头,见证过他踏遍山河的执着,也铭记着一代知识分子“科学报国”的赤诚。 向谢家荣先生致敬,愿所有坚守与热爱都能被温柔以待。你还知道哪些被埋没的科研先驱?评论区分享~ 人物故事 历史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