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意大利,每度电3.33元; 德国,每度电3.13元。 这账一算,很多人心里就嘀

意大利,每度电3.33元; 德国,每度电3.13元。 这账一算,很多人心里就嘀咕了。以前总说电车这不好那不好,什么续航焦虑、充电桩难找,结果呢,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倒是很诚实,身边换车的朋友,十个里有七八个,不是纯电就是混动。 所以你看最近那个智己LS9,一个大六座的SUV,三十多万。官方数据说25分钟订单破5000台,这什么概念?感觉就像市场里扔进一条鲶鱼,还是特肥的那种。 我不是给它站台但这事儿有意思在哪呢。以前这个价位,你想买个大六座SUV,能舒舒服服坐下一家老小,选择不多,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绕来绕去就是那几个新势力。现在呢?智己LS9这种“国家队”背景的选手也下场了,直接把配置单拉满了,什么双腔空悬、后轮转向、B&O音响,以前你得到四五十万甚至更贵的车上才敢想的东西,现在直接给你怼到脸上,明明白白告诉你“我全都要,而且我还比你便宜”。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了。这是一种生态位的挤压。 你理想、问界,他们压力大不大?肯定大。但更睡不着觉的,恐怕是那些传统豪华品牌。以前一个LOGO就能多卖二十万的时代,好像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我一个朋友前几天还在念叨,说去看BBA的同级别SUV,销售还在跟他聊历史、聊品牌底蕴,可他心里想的却是,一样的钱,国产车能给我冰箱彩电大沙发,还有更强的智能驾驶。 消费者现在精明得很,钱包捂得紧,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你给我的,是不是比别人多,是不是真的值。所以现在造车,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造车,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拼技术、拼成本、拼对用户的理解,谁都不能躺平。 一个新车型的火爆,背后折射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内卷和消费观念的巨变。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神仙打架,我们看戏,顺便还能捡点实惠,挺好。只是不知道,这场“价值战”,最后会把汽车市场带向何方